千年古城,挟历史之蕴藉,源远流长!

秋收水稻亩产创全省沿海盐碱地新高 在滩涂建大粮仓东台探索出新路径-东台报业网

当前位置:东台报业网 > 要闻 > 正文

秋收水稻亩产创全省沿海盐碱地新高 在滩涂建大粮仓东台探索出新路径

来源:未知     点击数:625     日期:2025-11-11 09:24:29
条子泥垦区6858亩水稻迎来盐碱地治理后的首季秋收,这片重度盐碱地通过改良治理,如今部分高产田块亩产突破千斤,为盐碱地变身新粮仓探索出了新路径。“十多年前刚围垦时,满地都是盐霜,别说种庄稼,野草都难存活。”省沿海集团东台公司技术人员周梦杰站在丰收的田野上感慨万千。东台沿海滩涂

条子泥垦区6858亩水稻迎来盐碱地治理后的首季秋收,这片重度盐碱地通过改良治理,如今部分高产田块亩产突破千斤,为盐碱地变身新粮仓探索出了新路径。

“十多年前刚围垦时,满地都是盐霜,别说种庄稼,野草都难存活。”省沿海集团东台公司技术人员周梦杰站在丰收的田野上感慨万千。

东台沿海滩涂土壤盐分含量普遍在0.68%至2.66%之间,部分地区甚至超过4%,PH值高达9.0以上。盐碱地作为宝贵的后备耕地资源,其治理与利用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今年2月,总投资1.7亿元的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项目在这片区域正式启动,通过科技赋能攻克盐碱地治理世界难题。

省沿海集团组建“研克盐”青年突击队,联合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对条子泥片区的盐渍化成因、动态变化趋势进行集成多源数据解析,划分以地适种、以种适地功能区,打出土壤改良、耐盐育种组合拳,创新实施淋、调、肥、构、管五步改良法。通过暗管排盐工程构建地下盐分拦截系统,铺设1.2米深、间距11至26米的暗管,辅以生物质秸秆隔层阻盐。施用自主研发的酸性改良剂与微生物菌肥,结合秸秆还田优化土壤结构,同步构建智慧灌溉系统。运用北斗导航精准调控水位,形成快速靶向脱盐、精准培肥增碳、抑制返盐回升的良性循环体系,实现节水30%以上、盐分下降60%以上。

立体化科技治理体系推动条子泥盐碱地地力与产能同步跃升,改良后种植的第一季南粳9108水稻亩均增产25公斤,创下江苏沿海盐碱耕地种植新高。如今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至11.75‰以上,盐分含量降至1.0‰以下,PH值稳定在8.08,耕地质量等级达到5.92级。

据农业农村部最新统计,我国盐碱地总面积约15亿亩,其中可开发利用的约5亿亩。东台沿海作为国家盐碱地治理试点标杆,这项技术为全国盐碱地综合利用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丁娟 史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