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挟历史之蕴藉,源远流长!

绿色梦想在盐碱荒漠上扎根开花-东台报业网

当前位置:东台报业网 > 东台 > 正文

绿色梦想在盐碱荒漠上扎根开花

来源:未知     点击数:29580     日期:2013-12-31 10:09:48
    黄海之滨,海浪一泻千里,日复一日,潮起潮落,冲刷着广袤的滩涂。在最贴近海水的地方,有不屈的盐蒿零星生长,在岁月的长河里慢慢积聚成势。他只身来到大海之滨,梦想着有一天能在这片没有污染的土地上生产出原生态的绿色食品。盐湖荒漠,大风卷积着万倾沙尘,干涸的土地上布满盐碱白霜。纵

    黄海之滨,海浪一泻千里,日复一日,潮起潮落,冲刷着广袤的滩涂。在最贴近海水的地方,有不屈的盐蒿零星生长,在岁月的长河里慢慢积聚成势。他只身来到大海之滨,梦想着有一天能在这片没有污染的土地上生产出原生态的绿色食品。

  盐湖荒漠,大风卷积着万倾沙尘,干涸的土地上布满盐碱白霜。纵目远眺,看不到一点生命的绿色,甚至连鸟儿也不愿从这里飞过。他不远万里飞往盐湖,与牧民们一起辛苦耕耘,盼望着有朝一日再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画卷。

  历经十年,耗资千万,他从一个厨师变身为盐碱植物专家,他与院士携手前行,他让滩涂不再荒凉,他用绿色锁住风沙,他用不懈努力让绿梦成真。

  他叫张春银,一位荣登“中国好人榜”的中国好人。

  厨师长的痴迷

  滩涂能种菜   海水能灌溉

  一批就花了50万元,撒到土里就没了影儿,第二批再买,依然不太成功……仅种子一项,先后投入就花了400多万元。

  没有学过农的张春银埋头钻研盐土农业技术,本地农业专家不少,但对盐土农业很少有研究;到大城市科研院所讨教,人家一听说张春银是个厨师,有的笑着敷衍几句,有的干脆置之不理。得不到认可,张春银便想自己摸索。他自费到西欧、北欧和东南亚等国家去考察学习,先后周游了14个国家,每到一处,他不仅访学者,访农场,还要跑市场,不仅观摩各种耐盐植物,还要了解盐土产品发展情况。他从国外引进了数百种耐盐植物的种子,但大多都存在适应性问题,最后选中的,还是海蓬子。又经过两年多选育、试种,到2004年,他终于育出了能够在苏北沿海滩涂旺盛生长的海蓬子新品种。到2009年,品种权才鉴定下来。后来又先后培育成功了“绿海碱蓬1号”、“绿苑海蓬子1号”和海英菜、海水芹等30多种耐盐蔬菜,菊芋、油葵等10多种耐盐特种经济作物,狼尾草、紫花苜蓿等10多种耐盐牧草,培育种植成功近百种盐土植物优良品种,拥有7项专利。

  专注的人干一行爱一行。张春银就是这样的人。

  因为专注,他年纪轻轻的时候就成了业界翘楚。1979年,高中毕业的张春银顶替父亲,进入了当时非常红火的供销系统工作,成了一名厨师。24岁那年,他在江苏省一级厨师考试中夺得第三名,并成为全省第一批最年轻的中餐烹饪高级评委。上世纪80年代,张春银被盐城当时唯一的一家三星级酒店望海大厦以高达5万元的人才转让费聘请,担任总厨师长,两年时间,酒店营业额就飚升到超过1000万元,当时在盐城市旅游系统排到了第一位。这期间,张春银升任副总经理,并被评为国家级高级厨师。2000年年初,望海大厦实行企业改制,张春银积极响应改制号召,带着当时企业裁减下来的第一批10名下岗职工,承包了一家小酒店,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创业,个人财富很快积累到上千万元。

  同样因为专注,他走上了一条朋友、家人都不看好的“不归路”,越走越远,越陷越深。长期从事餐饮工作,让张春银对食品安全信息更加敏感。2003年初,非典疫情席卷全国,接着又发生了禽流感。无意中听来的一段顺口溜深深刺痛了他的心:吃蔬菜怕毒素、吃肉食怕激素,喝饮料怕色素。他思考,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在未来应当可以派生出健康大产业。自己有责任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带动餐饮业向有机食品方面发展。一位朋友从国外给他带回来一种叫做海蓬子的食品,这,让他第一次接触到盐土农业产品。小的时候,他曾有过一个梦想,有朝一日,盐碱地上的盐霜,变成了白花花的银两。如今,儿时的梦想被深深地触动了,他想,国外能长的东西,我们的沿海滩涂肯定也可以长。沿海滩涂地域广阔,没有污染,没有农药残留,有的只有盐碱和海水。2003年,带着所有的积蓄,张春银在淮河入海口租了3000亩盐碱地,一租就是30年。这次,他铁了心要去实现“滩涂能种菜,海水能灌溉”的梦想。

  海边的一切与城市相去甚远。吃没有地方吃,住没有地方住,没有水,没有电,几公里范围也难觅人踪。张春银在海边搭了个简陋的小棚子,向当地的老渔民借了一张床,就开始了创业。引水、架电、修路、筑渠,盐碱滩上一片火热,上百万的资金也在一片繁忙的景象中投入进去。然而第一次播种就失败了,3万块钱一公斤的种子,购买第

  “土专家”的追求

  绿色锁风沙 盐湖现生机

  气还比较好,后来天气突变,风沙刮起来之后,一行人差点迷路回不来了。

  一次次试验,一次次失败,交出了数十万元学费后,碱蓬终于在盐湖上扎下根来。没有机械化开垦设备,大规模种植成了问题,这让张春银犯了难,牧民便帮忙做了一种“木铧犁”的土工具,前面用牛拉着,人站在犁具上开沟下种。后来,他又与牧民们一起制作“排状”犁具,上面压上七八只装土的袋子。一次可以开出好几条沟来,效率高多了。再后来,终于用上了机械化设备。到目前,查干诺尔湖80平方公里的盐碱地上绿色植被覆盖已经过半,候鸟来了,野骆驼群来了,小动物也出现了,生机重现湖区。

  查干诺尔湖的成功实践,开辟了一条治理盐湖荒漠,改变生存、生活、生产环境的新渠道。今年,张春银又在河北、新疆等地试验推广万亩以上,以修复区域生态,治理京津沙尘暴源头。地处内蒙古高原最南端的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安固里盐湖,曾经是河北省第一大内陆湖,在2004年完全干涸后,只剩下一眼望不到头的由裸露河床风化成的盐碱荒滩,成了对北京威胁最大的沙尘暴源头。张春银从今年5月26号来到这里,吃住在湖区,起早贪黑忙着种植。他的目标是今年内种完一万亩,五年内完成湖区十万亩盐湖的全绿色覆盖。

  漫漫创业之路,张春银付出体力精力,也耗光了钱财。10年时间,投入千万巨款,却做了一件看不到头,没有回报的事情,家人埋怨他“一根筋”,他自己也怀疑:这真的只是一个无望的梦想,还是盲目的坚持?但无论内心波澜起伏,张春银没有一天停止过对梦想的追求。爱人一直在问,你什么时候能有产出?什么时候能有回报?张春银一再地讲,明年,明年,明年就行了,明年就好了。但明年到底是哪年,他自己也说不清楚。

  2009年,是张春银的本命年,却险些要了他的命。因为资金不足,他瞒着老婆自己偷偷地把房产证拿到银行抵押贷款,贷款很快用完,再去银行借钱的时候,银行要求他爱人签字。由此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爱人甚至因绝望起了自杀的念头。朋友委婉相劝,还是及早回头吧;家里所有的亲戚也没有一个人支持他。妻子让他摸着心口想想,搞酒店的时候,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如今赚的钱没有了不算,连房子都没有了,如何对得起祖宗,对得起晚辈。张春银说,那些农民工的工资你得要发吧,辛辛苦苦积累了这么多年培育出来的这么多品种也不能说丢就丢了吧。其实,他也希望能像普通人家一样,节假日的时候,合家团圆在一起,晚上回到家能有个人说说话。但这一切都要通过努力实现。那一年他总共贷款247万元,这对于当时早已身无分文的张春银来说,绝对是个天文数字。

  但不懈的努力也让张春银收获了许多。他注重积累,不仅身体力行培育盐土植物,而且及时把自己的研究与思考记录下来,偶尔还会在网上与同道们探讨。他的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学者专家的关注,不知不觉之间,他成了一位货真价实的盐土农业专家。这,让他声名鹊起,踏入了一块崭新的天地。

  国际环保组织生态和平亚洲就治理北京沙尘暴源开展志愿者行动,在他面前铺开了一条绿色追梦之路。2007年,张春银第一次来到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的查干诺尔湖地区,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望无际满是白茫茫盐碱粉末的干涸湖面,地上寸草不生,天上看不见一只飞鸟。很难想象,就在一二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碧波荡漾的湖面,草原上的天堂,水草肥美,牛羊成群,生机盎然,数十种水鸟在湖边栖息。热心的张春银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志愿者队伍,并随即展开行动。

  经过反复考察,张春银确信碱蓬可以在这里生长。在湖区干活儿,因为路途遥远,只能早出晚归,条件非常艰苦,没有吃的,没有喝的,没有住的。但对张春银来说,都还只是小事儿。在荒漠种植碱蓬,他遇到了作物生长周期和耕种两大难题。

  在苏北沿海,作物的生长周期可达220天,而在内蒙古大草原上,作物生长周期只有90天左右。张春银往返于两地之间,比对着繁育种子,硬是啃下了这一技术难题。湖区土质含碱量非常高,由于长期风化,查干诺尔湖干涸的湖床表面累积形成的碱层最深超过两米。盐碱地干时收缩坚硬板结,湿时膨胀泥泞,破土试种,全靠人工往碱土里刨。第一批种子下去,很快就被大风吹得没了影儿,但不久在几公里、几十公里以外零零星星地出现了碱蓬的幼苗。第二批种子种下去,又埋得太深了,冲不出土层。在人烟荒芜、毫无遮挡的盐碱湖区里面,风大的时候,到处都是扬起的粉尘和碱面,不仅种植的种子容易被刮走,就是人,有时也很危险。有一次出门下种的时候,天

  创业者的期盼

  生态成时尚 清新每一天

  能够为治理荒漠贡献绵薄之力,让张春银兴奋不已。他说,这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行。”

  然而,张春银也清醒地认识到,没有创业的成功,再大的梦想最终也只能化为泡影。重新审视自己这么多年走过的风风雨雨,他越发感觉到,个人的发展其实总是与国家的繁荣、人类的进步紧紧联系在一起。当他再擎生态农业的大旗时,赶上了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难得机遇。2007年,东台沿海经济区成立不久,张春银成了首批入区创业的有识之士。注册成立江苏绿海有机食品发展有限公司,致力开发有机食品,吹响了向市场进军的号角。

  张春银抓住家乐福总裁白尔纳到盐城考察的机会,一举把产品打入了北京、上海的家乐福、欧尚等洋超市,让海水蔬菜“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普通市民餐桌上的“新宠”。

  德国纽伦堡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有机食品展售会,绿海公司作为亚洲地区唯一一家受邀参展的海水蔬菜公司,在中国参展团中打出“特色牌”。中国海蓬子一经亮相,便受到国际客商的热烈追捧,外国评论家高度评价:不占农田、不用淡水的海蓬子工程将是“农业的第二次革命”。

  盐土农业的巨大魅力,同样赢得了海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2009年绿海碱蓬1号通过国家鉴定时,著名土壤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其国被深深吸引了。年逾八旬的老院士对盐土农业的未来充满希望,欣然表示,要与张春银一起,把余生奉献给盐土农业。2010年,赵其国领衔,在绿海公司成立首个盐土农业院士工作站,利用有机海水蔬菜种植基地,为盐土农业的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后盾。

  张春银下定决心,要在全国各地大超市的货架上,配上盐土有机食品的专柜。他一口气向工商部门注册了100多个有机食品条型码。2011年2月,首届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上,张春银的“盐土农业植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项目从近2000个农业科技项目中脱颖而出,喜获初创项目组第一名,该项目被科技部列入国家科技“十二五”规划。2011年11月,在“第三届东盟与中、日、韩粮食安全合作战略圆桌会议”上,作为唯一的中国企业代表,张春银围绕发展盐土农业与保障粮食安全作了专题发言,受到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的高度关注。

  如今,张春银已培育出几十种盐土植物优良品种(品系),包括:绿苑海蓬子1号、绿海碱蓬1号、耐盐甘薯、彩色胡萝卜、三角叶滨藜、海水芹、菊芋、黄秋葵、野生大豆等。绿海公司与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南京工业大学等单位合作,成功研发出海水蔬菜速冻和脱水加工工艺流程,开发出系列盐土农业有机食品,成功销往日、韩、欧美等国家地区。前不久,又与中盐集团签下合同,合作开发生产有机盐,仅此一项,年销售即将超过2亿元。

  张春银的绿色畅想,正由激昂变得优美。他的梦想更丰富、更多彩了。(高桂荇  张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