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挟历史之蕴藉,源远流长!

山之上 有国殇-东台报业网

当前位置:东台报业网 > 印象 > 正文

山之上 有国殇

来源:未知     点击数:2622     日期:2016-11-01 09:54:53
山之上 有国殇——国殇墓园凭吊记云南边陲小城腾冲,有一个不可不去的地方——国殇墓园。位于县城西南1公里处叠水河畔来凤山北麓的国殇墓园,占地88亩,是我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抗战时期正面战场阵亡将士的陵园。一个飘着细雨的秋日,我们来到这处“二战”时为光复腾冲而壮烈殉国的中国远征军烈士

山之上 有国殇

——国殇墓园凭吊记


云南边陲小城腾冲,有一个不可不去的地方——国殇墓园。位于县城西南1公里处叠水河畔来凤山北麓的国殇墓园,占地88亩,是我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抗战时期正面战场阵亡将士的陵园。

一个飘着细雨的秋日,我们来到这处“二战”时为光复腾冲而壮烈殉国的中国远征军烈士的灵魂安息地。墓园大门为八字形古式门楼,门头镶有石刻匾额,上书“国殇墓园”,四个大字遒劲中带有苍凉,为辛亥革命元老李根源先生所题,取自《楚辞·国殇》之篇名。当年攻克腾冲的战斗中,捐躯的多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把像春草夏花一样灿烂的青春年华和一腔热血,深深渗透在山上的每一寸土地中,实乃民族之痛,国家之殇!

国殇墓园门外两侧粉墙上,分别绘着“龙虎风云”彩色圆形图案,象征着军威国威,象征着气贯长虹的民族精神。墓园的主体建筑——大门、甬道、忠烈祠、小团坡烈士墓、纪念塔,都坐落在一条中轴线上,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依次递进,逐层升高,可令前来游览凭吊者顿生肃穆之感、敬仰之情。由大门经林荫甬道行百米,循石级而上,在第一台阶与第二台阶之间的挡土墙上,嵌有“碧血千秋”的隶书石刻,这是蒋中正为国殇墓园落成时举行公祭大会题写的挽词,由李根源先生书写,可谓笔墨凝重,字字含悲。“碧血千秋”是国殇墓园的主题词,概括了国殇墓园的历史意义和滇西抗战的不朽功勋。

上得山来,是庄严肃穆的忠烈祠。古代祠庙建筑风格,面阔五间,重檐歇山顶,这是供奉抗日阵亡将士英灵的殿堂。上檐下挂着黑底金字匾额,是时为最高军事长官蒋中正题写的“河岳英灵”,捐堂正门上悬着国民党元老、大书法家于右任手书的“忠烈祠”匾额。祠堂内外立柱上,或悬或挂着国民政府军政要员及远征军第20集团军将领等人的多副题联以及挽诗、悼词。祠内正面镶嵌着革命先行者国父孙中山先生遗像及总理遗嘱。祠堂布满人们敬献的花圈,两侧墙壁嵌着76块石碑,雕刻着全部阵亡的9168位烈士的名字。那一年,持续了127天、以近万将士阵亡的代价、全歼日军少将以下官兵6000多名的腾冲保卫战,是世界军事史上罕见的一场最为惨烈的殊死血战。尽管因遭“十年浩劫”损坏,芳名碑石上名录现已不全,部分字迹漫漶,但此刻立在碑前,血流仍在加速。深深的伤,隐隐的痛,望着这些陌生的名字,想象当年这些年轻的面孔,我仿佛看到一寸寸收复的国土上,躺着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一堆堆废墟瓦砾中,堆集着一具具不屈的硬骨。回望那场并未远去的战争和那段中国远征军荡气回肠、惊天地泣鬼神、名扬天下的历史,他们的英灵,应该受到景仰,应该力透纸背地书写到中国人的精神史册里,代代传颂与讴歌。

青山处处埋忠骨,忠烈祠后面布满墓碑的圆锥形小山叫小团坡。攀山登上月台,一眼就看到正中石壁上“天地正气”四个大字,这是于右任先生在情绪激昂的痛楚中写下的草书,横竖撇捺,龙飞凤舞,可见先生挥毫时的心跳和脉动,悲情难抑。月台两边山坡上,安葬着在整整42个昼夜攻城血战中壮烈牺牲的3346员将士的骨灰。3346座沿山势排列整齐、巍然屹立的碑石上,每一块都刻有一位当年攻城阵亡烈士的姓名、籍贯、军职,上尉中尉少尉一等兵二等兵,按军衔高低,密密麻麻,布满整个小团山,撼人心魄。山之上,有国殇。走在密匝的石碑之间,映入眼帘的每一个名字,都扣人心弦,让人肃然起敬。岁月的风霜雨雪侵蚀,墓碑有些风化,残破斑驳,字迹却依然清晰,刀凿斧刻,每一笔每一画,都浸透着方刚的血气,都迸发出雷霆般的杀声,都有一段碧血丹心的故事。拾级而上,一路的墓碑铺排成六个方块,每一个方块代表一个师。整个小团坡以最上方的纪念塔为中心,以中轴对称线呈四面八方放射性排列,左边安葬的是20集团军53军阵亡将士,右边安葬的是20集团军54军阵亡将士。墓碑排列仍保持当年的作战序列,似乎是一个战斗的队形,像是这些下士中士上尉少校……手握刀枪,在听候冲锋的号角,随时都可纵身一跃,呐喊着杀进血泊之中。导游告诉我们,在电视剧《滇西1944》里的许多英雄人物如马成龙、老贵、小山东、沈丽萍等,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原型。

墓园的碑都不是很大,宛若一本本立着的大书,记载着一段刻骨铭心的战史,张扬着一种悲壮,宣泄着一种正气,读着读着,让人潸然泪下,油然而生崇敬之情。有的墓碑已长满石苔,渐渐变黑。只有野草和花朵,才会在时光的脚步声里,陪伴这些为国家为民族浴血奋战,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的顽强生命,在每个春天到来时,呈现丛丛绿意和阵阵花香。天上的雨还在下,前来拜谒凭吊者络绎不绝。山道两侧的墓碑前,摆放着许多白色和黄色的菊花,雨水凝在花瓣上像泪珠一般。我虔诚地俯下身来,将攥在手中的一支淡黄的菊花轻轻地放在一块墓碑前,深深地三鞠躬。此时,我不知道他是谁,也不想知道他来自哪里,多大年龄?也许,他当年是儿子,有着倚门守望的白发亲娘;也许,他当年是丈夫,有着美梦里期盼的佳人;也许,他当年有可能是父亲,家中有等待哺育的一双儿女……他,曾经是家庭的快乐与骄傲,而今静静地长眠在这里,甚至没有留下一张照片、一句遗言,成了亲人们的号哭与伤悲——永远的痛。许身九州壮山河,心香一瓣祭英烈。耳边突然响起不知谁说过的这样一句话,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与尊严而献身的烈士们是永远不会被忘记的。抬眼另一边,是腾冲抗日战争中牺牲的美军将士14人的纪念碑,夏伯尔这位年轻的美军顾问,是在激战中身先士卒而光荣献身的,同样,我们也应该记住他们。

小团山坡顶立有10米高的纪念碑,外形为方柱式,系用腾冲特有的火山岩雕凿砌筑而成。塔身上方镌刻着远征军第20集团军霍揆彰总司令题书的:“远征军第20集团军攻克腾冲阵亡将士纪念塔”。塔座正面刻着李根源书写的“民族英雄”四个蓝色大字,其余三面为腾冲抗战纪要铭文。塔的造型像一把出鞘的长剑,笔直犀利,直指苍穹,它挑落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太阳”,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同时,它又是远征军抗日阵亡将士的丰碑,永远屹立在祖国的西南边疆,屹立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心中。

回首望,国殇墓园的设计匠心独具。小团坡形似一口大铜钟,纪念塔是“钟钮”,月台周围是“钟口”,寓意是警钟长鸣,警示后人勿忘国耻。风雨愁人,杂草含烟。国殇墓园的价值不是一道风景,而是一处华夏的精神高地,需仰望缅怀。似乎在这处高地上,才能诠释什么是民族精神,什么是中国脊梁,什么是爱国主义!七尺之躯已许国,长使英雄泪满襟。凝望园内一组组凸现当年滇西血战、驼峰航线和滇湎公路的雕塑,想像当年激烈的炮火硝烟、巷战中的刀光剑影血肉横飞,一种激越而凝重的澎湃,让我们的周身奔涌着民族的血性,一种爱国情报国志的潮水翻腾着漫上心头……武仲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