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挟历史之蕴藉,源远流长!

藏友晒出清末至民国赋税单-东台报业网

当前位置:东台报业网 > 社会 > 正文

藏友晒出清末至民国赋税单

来源:未知     点击数:846     日期:2017-01-16 09:17:33
近日,安丰镇收藏爱好者徐健向记者展示了其收藏的清末至民国征收赋税的执照、赋券、教育捐、门牌等资料,共计300余件,再现了当时的税收情况。 记者看到,徐健家中收藏的这些清代末期至民国的赋税单,大小、格式基本相同,长约21厘米,宽约7厘米,宣纸制成,薄如蝉翼,虽然年代久远,这些凭证已经泛

近日,安丰镇收藏爱好者徐健向记者展示了其收藏的清末至民国征收赋税的执照、赋券、教育捐、门牌等资料,共计300余件,再现了当时的税收情况。

记者看到,徐健家中收藏的这些清代末期至民国的赋税单,大小、格式基本相同,长约21厘米,宽约7厘米,宣纸制成,薄如蝉翼,虽然年代久远,这些凭证已经泛黄,但上面的字迹却很清晰。

在一张漕粮执照上,固定的版式内容如“宣统贰年分花户漕粮执照”是雕版印刷而成,所交税“米四升四合”也是刻印的字体,但户主姓名“丁如松”和日期则是用毛笔填写的,字体为行草,龙飞凤舞,很有欣赏价值。税票上盖着一大一小两枚红色官印,大的为税收机构名称章,小的为“查验”章,虽然已隔一百多年,但是单据上的印章仍清晰可见。

据资料记载,清代向农民征收的田赋分三类:地丁、租课和漕粮,其中专门通过京杭大运河或者海运运往北京的粮食,称之为漕粮。据了解,清政府的田赋征收制度非常严格,为了防止官吏作弊,对征收田赋的单据实行三联单制式,一联存于州县,一联付差役,一联给纳税人收执备查。这份漕粮执照,即是清宣统二年(1910年),农民丁如松向清朝政府缴纳漕粮后获得的一份凭证。

这些单式中,有一些很有积极意义。比如其中一张民国时期的教育捐,是和尚经忏所得营业的税收用于教育;还有一张光绪时期的房屋契税捐,可以看到其所得用于育婴堂。

徐健介绍,旧中国在标榜“轻徭薄赋”的同时,以各种强制手段增加传统的田赋、矿税、盐课、茶税及各种工商杂税,甚至采用借税、厘金、义谷等手段横征暴敛。“漕粮”“地丁银”“代金”等苛捐杂税虽已成历史,但这些承载着千古沧桑的税收凭证,却成了珍贵的资料,为研究东台地方税收史提供了有力的佐证。(陈美林 章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