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挟历史之蕴藉,源远流长!

增加农民收入 加快富民强村-东台报业网

增加农民收入 加快富民强村

来源:未知     点击数:6231     日期:2017-02-20 09:44:01
【政策点击】 中央一号文件对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作出重要部署。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加快发展现代食品产业,在优势农产品产地打造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培育宜居宜业特色村镇,建设一批农业文化旅

【政策点击】

中央一号文件对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作出重要部署。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加快发展现代食品产业,在优势农产品产地打造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培育宜居宜业特色村镇,建设一批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镇。进一步推进精准扶贫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完善农村低保对象认定办法,扎实推进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做好农村低保兜底工作。

【相关背景】

2016年,我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27元,人均储蓄超6万元,均保持苏北领先。“一根丝带动5万蚕农增收、一只瓜致富10万百姓”的富民特色做法得到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分别发展到365家、2611家。建成省级电子商务示范镇2家,农产品电商销售额突破24亿元。推进“农业+旅游”深度融合,建成2条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黄海森林公园创成国家4A级景区、全国首批森林体验基地,甘港景区被评为中国慢生活休闲体验区,富安茧丝绸被列为“中央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试点项目”。大力实施脱贫致富工程,分类组织结对帮扶,3600户低收入农户实现脱贫。

【新年目标】

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130个,总投资18.3亿元。提档升级农村公路300公里,改造农村危桥110座,新建农村机耕路桥609公里、生产桥627座。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7.5%,新建智慧农业示范点14个,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到83%,农田水利现代化水平87.5%,高标准农田比重提高到53%以上,粮食现代型仓容占比45%。

【具体措施】

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调优产业结构和农产品结构,注重品种、品质、品牌提升,打造农民增收新亮点。按照“一个不少、一户不落”的要求,深化结对帮扶、推进就业帮扶、扩大社会帮扶,因镇而异、因村而异、因人而异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增加就业创业稳增收。扎实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项目,充分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实施“凤还巢”、设施蔬菜“星创天地”等创业计划,新增就地创业和返乡创业2500人,培育国家级“星创天地”1个。深挖农村传统工匠技艺,培育乡村手工艺品、农村土特产品和旅游产品品牌,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年内培育1.2万人,新型职业农民比重提高到40%。完善城乡平等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加大就业扶持力度,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开展农村贫困家庭子女、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免费参加基本职业技能培训活动。鼓励、扶持农民发展合作经济、物业经济、庭院经济,确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

拓展新型业态促增收。以推进“全域旅游、全景东台”为契机,着力“农业+旅游”融合发展,重点打造森林公园健康养生、湿地公园休闲疗养、三仓创意栽培、头灶创意农业、新街林家乐、五烈稻田画等项目,新增休闲农业景点100个,新增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点3个,争创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市。大力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依托安丰电商产业园、新街电商服务中心、三仓现代农业电商示范园等创新创业载体,以及140多家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和苏宁易购服务站等,全年新发展农产品电商平台3个、农产品网店100家,新增电子商务产业园2个、电商示范村10个。

壮大集体经济带增收。拓宽村级集体增收渠道,深入推进挂钩帮扶经济薄弱村行动,发挥部门优势,强化帮扶措施,突出项目化帮扶,做大乡村旅游产业,盘活农村闲置资产,兴建贸易市场、标准化厂房,培育专业合作组织,推进土地流转、统租分红,实现开发型增收、经营型增收、服务型增收、物业型增收、合作型增收相结合。积极盘活村集体资产资源,对闲置或低效利用的办公用房、老校舍、仓库等物业进行资源整合、二次开发,确保年底全市村平集体经营性收入提高到55万元,2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达80%。用足用活集体资产、资金、资源,大力挖潜增收,力争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10%增幅。加大村属标准厂房的招租力度,力争入驻率不低于80%。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发展村级特色经济,每镇新打造有形象、有品位、有亮点的特色经济村1个以上。同时,严格执行村级财务制度,坚持先理财、后审批、再入账。严格执行村级债务镇级审批制度,村级新增债务必须经镇区审核批准。严格执行控减村级负担制度,严禁滞留、挪用、侵占村级集体资金,严禁向村级组织乱摊派、乱收费。年底全市村平集体经营性收入提高到55万元,2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达80%。

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继续组织开展市镇村三级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定期走访帮扶对象,跟踪落实帮扶措施,切实做到“三清三实三帮”。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推进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教育支持、健康扶贫、社保兜底等扶贫政策落地见效。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鼓励民营企业家、社会组织、个人参与扶贫开发,鼓励公众通过爱心捐赠、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形式参与扶贫济困。实施电商扶贫工程,拓展农村贫困人群增收新途径。强化社会扶贫激励机制,增强扶贫工作合力。全年实现50%以上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脱贫目标。(张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