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挟历史之蕴藉,源远流长!

弶港——我们的“第二故乡”-东台报业网

当前位置:东台报业网 > 社会 > 正文

弶港——我们的“第二故乡”

来源:未知     点击数:1268     日期:2017-05-24 09:18:48
弶港——我们的“第二故乡”——海防老战士“重返海防线,再走巡逻路”活动纪实猎猎黄海风,浓浓海防情。5月12日,一个载入“兵家之港”的难忘日子。在弶港镇通海路和军工堤交汇的海尽头,一拨拨欢乐的人群,操着异乡的口音,热情相聚,喜极而泣,一声声问候,一个个拥抱,久违的战友重返“第

弶港——我们的“第二故乡”

——海防老战士“重返海防线,再走巡逻路”活动纪实


猎猎黄海风,浓浓海防情。

5月12日,一个载入“兵家之港”的难忘日子。

在弶港镇通海路和军工堤交汇的海尽头,一拨拨欢乐的人群,操着异乡的口音,热情相聚,喜极而泣,一声声问候,一个个拥抱,久违的战友重返“第二故乡”。

四十年前,千余名风华正茂的热血男儿,满怀激情,从河南、山东、安徽、浙江、辽宁、上海以及江苏各地光荣应征,从军弶港守备营一连守卫海防,奉献青春。今天,他们相约弶港,以“重返海防线,再走巡逻路”的特殊方式,喜迎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

渔歌情深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一场“弶港岁月,鱼水情深”的联谊活动正浓情上演。

“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想起当年那个小渔村,战友们抬过的茅草屋已不见踪影,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漂亮的别墅楼房;当年战士放哨嘹望的岗亭,如今成为星光灿烂的弶港国际酒店花园;沿着海滨大道漫步,仿佛倘徉在繁华的‘小香港’,这不是虚无缥缈的梦幻,而是我们日思夜想、魂牵梦萦的弶港……”。

海防老兵王华、魏云志的诗文朗诵《重逢弶港》,激情洋溢、情真意切,引发相聚战友们的情感共鸣。这些天各一方,容颜变老的老兵们,此刻间热泪纵横,尽情地让深藏心底的对弶港眷念之情,倾泻而出。

“战友们,当年我们曾在弶港奉献了青春,如今我们分布在祖国各地,我们永远不要忘记曾经哺育过我们的‘第二故乡’。我们要主动发挥各自的地域优势,推介神奇弶港、宣传红色弶港,为弶港的全域旅游和招商引资作出贡献。”一连首任连长李新富走上舞台即兴发言,赢得了战友们的热烈掌声和积极响应。

“兵哥哥,渔妹妹,春秋四十情难舍;忆当年,军号响,喊一声一二一,潮头高涨,喝一碗紫菜汤,乡音悠长……由老军人徐腊福、徐国忠,老民兵丁先兰、薛长虹同台表演的歌舞《兵哥哥,渔妹妹》,再现当年军民同守海防的场景,把演出活动推向高潮。

整台由“弶港渔妹子艺术团”自编自演、倾情演绎的文艺演出,让老兵们过足了瘾。女声独唱《绣红帆》、男声独唱《好想回到十八岁》、老兵大合唱《我是一个兵》、独舞《大红枣儿甜又香》、渔歌表演《弶港新渔歌》、歌谣表演《弶港渔民号子》等节目精彩纷呈,老兵们听得悦耳,看得入神,仿佛置身于那难忘的海防岁月,感怀那无悔的军旅生涯,感恩情同手足的兄弟情缘,赞美弶港发展的巨大变化。

哨所传奇

“黄海前哨”,一个盛开“映滩红”的血染海角。

硝烟岁月,人民海军从这里木船起家,书写了军民生死相依的悲壮史话。

和平年代,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基层连队官兵和弶港人民同守海防,缔结了军民心心相印的鱼水深情。

上世纪六十年代,那个风云激荡、惊涛拍岸的年代。

为了加强海防战备,弶港军民同心协力,在“半日潮”开阔的潮滩上修筑起一条南北走向的海堤,并在3.7公里的坚固堤面上,建起了三座对海对空实施全天候观察的哨所。连队还配备了4管高射机枪和直径射程16公里的八五加农炮,有效防御敌机和船舶的入侵。“反偷渡、反空袭、反渗透”成为军民战备常态。

四十载春华秋实,老海防们始终牵挂着当年女民兵中的“五朵金花”。在重走巡逻路的过程中,一连副连长张志友在2号哨所旧址动情地说:“听着海涛长大的弶港渔家女,天生与子弟兵有缘,天生与枪杆子有情。在同守海防的那些岁月里,她们和连队官兵们一起‘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是名副其实的‘女武装’”。人称渔村“五朵金花”的丁先兰、薛长虹、缪长英、韩恒英、丁素琴熟练掌握了步兵“三大战术”和“五大技术”。海边踏浪巡逻时,犹如云间一片帆,海岸演练时,犹如雾中一片桅。对空中飞行目标和海上浮动目标的射击,总是发发命中,次次优秀,成为渔村女民兵的“明星”。

当年的军民联防宣传队队员、女民兵鲁静川拿出珍藏40多年印有“将革命进行到底”字样的军用毛巾,动情地说道:“看到这条毛巾,当年与指战员们一起‘同学习、同劳动、同训练、同巡逻、同演出’的情景就跃然眼前。”

弶港海防一连的军民联防,曾受到海防守备营、盐城军分区和江苏省军区的通报嘉奖,是闻名江苏沿海的军民联防先进单位。

弹指一挥间,几十年过去了,在当年3.7公里的巡逻路往东15公里处,筑起了一条南北走向的40公里条子泥拦潮大堤。望海心切的老战士们,一个个雄纠纠、气昂昂地登上长龙般的拦潮大堤,面对着锚泊的渔船、绵延的鳗网和击浪的鸥群,心情难以平静。在原一连指挥排排长王建平的指挥下,列队大堤、面向大海、庄严宣誓:“太平洋的惊涛从未停息过,筑起新的海防长城,强我海防,强我海权,御敌于海洋之中,老兵责无旁贷。我们时刻听从召唤,再献夕阳智慧!”

海角往事

岁月悠悠,往事片片,勾起了军人们的绵绵情思。

5月13日下午2时许,由弶港镇弶西村民兵营长王泽主动安排的两辆大巴车驶入老连队驻地。

走进老营盘,看看老营房,当看到保存完好的连部办公室、战士宿舍以及炮房时,许多老兵流下了感动的热泪,一个劲地动情而语:“我们的连队还在,我们的营房还在,感谢‘第二故乡’留下了我们的青春岁月,留下了我们的家国情怀……”。

“军爱民来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接港、救火、抬房子,三大任务我当先。”这是当时一连干部战士中的一句顺口溜。弶港的乡亲们怎能忘啊,那时连队每年都要投入数百个工作日,前往渔船归岸的港口把鱼货运至渔民家中。那时驻地渔民家庭都是茅草房,时有火灾发生,干部战士们自觉担负起义务消防员的角色。一有火灾警报,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奋力抢救人民生命财产。那时,渔家茅草房搬迁新址,干部战士们就主动承担了抬房子的任务。

曾记否,1974年的7月间,六里村青年妇女张文兰,在接港途中因手扶拖拉机侧翻发生惨烈车祸,致使受伤大腿出血不止,急需用血。晚间十点多钟,连队组织50多名战士以急行军速度赶往医院,个个争着输血,直至五更天明。期盼着张文兰转危为安,这一佳话口口相传至今。

往事历历在目,面对亲如一家的老兵,弶港乡亲们倾注着浓浓的情和爱。

当年被连队指战员唤作“老房东”的丁祥凤,今年已86岁了,2006年中风卧床。这次听说“最可爱的人”回来了,她执意让大女儿周萍、二女儿周小萍、三女儿周小剑、小女儿周小荷推着轮椅车送她来到营房前。左看右瞧,细认当年情同手足、朝夕相处的干部战士。“丁奶奶,你还认识我吗?”“认识、认识,你是谈指导员。那时连队放映电影《柳堡的故事》你为我搬来了木凳。一次我头疼发热,你又安排卫生员上门为我送药。这些好事啊,我都一一记在心头”“丁奶奶,这都是应该做的。今天能见到你,我很高兴。这是我的一点心意,你买些爱吃的补补身体,安享晚年。”丁祥凤哽咽着点头示意,“三十多年过去了,你还把我放在心上,这是我修来的福气啊!”此情此景,在场的老兵们和乡亲们都为之动容。

感人的场景一幕接一幕。

“老连长,这是我们企业生产的白果粉,请你们带回去尝尝。”东台市捷尔银杏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崇林紧握着李新富的手,动情地说道。

“谢谢弶港乡亲们的深情厚意!”

前几天,当听说曾守备弶港的老兵们回来时,该公司就将100多份包装好的银杏粉“整装待发”,随时赠送当兵的亲人们,让他们保重身体,享受天伦之乐。

相逢是歌,离别也是歌。车子缓缓启动,老兵们和乡亲们眼含热泪,依依不舍,挥手告别,道一声“珍重”,说一声“再见”。

弶港,可爱的港城,我们心中的“第二故乡”。

指导员谈根荣满怀激情赋诗一首:

第二故乡离别久,年年岁岁梦中游/驻守弶港八春秋,军民鱼水情谊厚/三十四年一挥手,热血青年变白头/重访故地听渔歌,兵哥渔妹人长久。

海防老战士的深情话语、肺腑之言,唤起“母亲海”的片片沙洲倾听着,唤起“母亲海”的朵朵浪花含笑着……(李祥和 杨九华 汪志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