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挟历史之蕴藉,源远流长!

纳 凉-东台报业网

当前位置:东台报业网 > 印象 > 正文

纳 凉

来源:未知     点击数:2048     日期:2017-08-02 09:59:48
炎炎夏日暑气逼人,纳凉也就成了千百年来人们夏日消暑的一种传统方式。白居易告诉人们:“何处好追凉,池上随风舟”;陆游告诉人们:“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杜甫告诉人们:“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每当读起古贤的

炎炎夏日暑气逼人,纳凉也就成了千百年来人们夏日消暑的一种传统方式。白居易告诉人们:“何处好追凉,池上随风舟”;陆游告诉人们:“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杜甫告诉人们:“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每当读起古贤的这些诗句,不禁使人凉意顿生,让我联想起童年夏日纳凉的乐趣。

童年的夏日似乎比现在要热得多了。唯一的纳凉工具就是蒲扇,由于我家面河而居,一年四季绵延不断的是青树绿水,在眼眸深处似乎处处风景如画,特别是夏季在水和植物的净化作用下,天空特别的蓝,空气无比的新鲜,每吸一口空气你都会感到清新沁人、心旷神怡,田间农作物枝繁叶茂,特别是各种瓜果散发出的清香让人垂涎欲滴。

农村的夏日没有城市中的热岛效应,中午时分大树下就是天然的纳凉场所,似乎只要有阴影的地方,就十分凉爽。特别是傍晚时分,乡亲们拖着一天劳动后的疲惫,回到家整理农具开始做晚饭,烟囱里冒出的缕缕炊烟,正在灶台上炒、蒸着的饭菜散发出阵阵香气,整个村庄沉浸在炊烟袅袅、食物飘香之中。光脚的孩子们在村头巷尾成群结队地玩耍打闹,欢笑声随处可闻,猫和狗也在互相追逐嬉戏,田间的小路上,下工的水牛在一摇三摆地走着,有几只水牛已在河中洗澡,一幅层次分明的夏日水墨画呈现在乡野,一切都是那样的温暖,一下子把人们一天的劳累都赶跑了。

那时候农村没有电灯、电视机,吃过晚饭,乡亲们在自己的家门前搭起纳凉的床板,有用木板搭的,有用门板搭的,也有用竹床搭的,反正五花八门,能躺人的工具都用上了。“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就这样开始了农村特有的夜生活。我家住的河边,大门前近五米宽三十米长的木桥上也就自然成为乡亲们纳凉最为集中的地方,不少人自带凉席、竹椅、小凳,在桥上有躺的、有坐的、有站的,话题古今中外、天南海北,老故事、新事件,任何零碎的消息都变成纳凉时的谈料。特别是回乡过暑假的学生们也就成了当然的新闻发布者,每天晚上乡亲们准时搭着木屐,赤着膊,来到桥头一簇簇,里三层外三层,讲故事,听新闻,七嘴八舌,纳凉也就成了乡亲们在那个通讯工具极不发达的时代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一个场所。入夜后纳凉的人群悄然散去,自然静谧了许多,天黑黑的一片,只有远方稀稀疏疏的一二盏煤油灯无精打采地跳动着,田间的蛙叫声和蝈蝈叫声夜间愈发清晰。我们躺在门前晒场上搭起的临时木板上,满天繁星映入眼帘,星光斑斓,特别是有月亮的夜晚,抬头可见一轮皎洁的明月,月华五色晶莹,变幻不定,煞是好看。月亮周围如有一个可见的彩色大圆圈,那就是“风圈”,大人们能从月亮周围“风圈”的大小知道近几天刮风下雨的天气情况。面对月亮上的斑块,指着月亮谈天说地,我们仿佛看到,嫦娥仙女和她的月兔,看到了吴刚和他的桂花树,以及有关他们的神话传说,在无尽的遐想中、在静静的幻觉中不知不觉进入甜蜜的梦乡,又不知什么时候在朦胧中被大人从露水打湿的临时床上,赶回屋子里睡觉。

在自然空间纳凉想得最多的是什么时候能有台电风扇,就心满意足了,那时也不知道长大是什么概念,总以为可以永远在父母的庇佑下生活。现在在水泥森林里漂泊多年,在空调房间里宅着多时,很多盛夏纳凉的兴趣和感悟已经时过境迁,那树荫、那星、那月光、那蛙声、那蝈蝈的叫声,已成为远去的纳凉记忆和回忆中的符号。现在的人们已再难享受到纳凉时那种自然生成的凉爽的乐趣、清闲和那一份在炎炎夏日暑气逼人中难得的人生体悟。(巴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