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挟历史之蕴藉,源远流长!

国际社会看好中国经济上半年答卷-东台报业网

当前位置:东台报业网 > 国际新闻 > 正文

国际社会看好中国经济上半年答卷

来源:未知     点击数:1557     日期:2017-08-09 11:16:44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6.9%,财政收入增长了9.8%,城乡新增就业735万人,消费、投资、出口实现了比较均衡的增长……”2017年已经过半,中国经济交出上半年答卷——形势稳中向好,结构调整深化。中国经济今年上半年成绩单,高出国际一些权威机构和专家的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7月底发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6.9%,财政收入增长了9.8%,城乡新增就业735万人,消费、投资、出口实现了比较均衡的增长……”2017年已经过半,中国经济交出上半年答卷——形势稳中向好,结构调整深化。

中国经济今年上半年成绩单,高出国际一些权威机构和专家的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7月底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内容中,将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长预期分别上调0.1和0.2个百分点。IMF认为,中国经济表现强劲,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亚开行、世界银行、普华永道等多家国际机构今年相继发布的经济预测报告无一不对中国经济予以积极评价。境外主流媒体也对中国上半年经济表现给予了正面评价,国际社会持续看好中国经济增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除了三次上调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长预期外,该机构主席拉加德甚至在出席活动时透露,按照当前的经济发展趋势,IMF有可能在未来10年内将总部从华盛顿迁到北京。她对此解释说,IMF章程规定总部应设在份额最大的成员经济体。

德国《世界报》报道称:“多年来,国际上一直有人唱衰中国经济。现在,中国再次公布好得惊人的数据。中国经济火车头正开足马力。中国以此戳穿了多年来唱衰中国经济的全部谎言。”

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全球事务研究所主任埃里克·伯格洛夫撰文指出,目前,中国经济正处在调速换挡期,依旧保持着中高速增长。事实上,对任何一个经济体来说,维持长期的高速增长都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取的。增长质量比增长速度更重要。中国当前需要着重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即更有效地利用劳动力和人力资本。

他还认为,长期的增长必须靠生产力的提高来实现,而这取决于创新,即新产品、新流程、新技术等。值得欣慰的是,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正在逐渐攀升。影响中国能否继续提高生产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其吸收和采用新技术的能力。中国的信息技术产业目前发展态势非常良好,中国高技术制造业的崛起将对全球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它对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积极影响已经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