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挟历史之蕴藉,源远流长!

见证百年沧桑 造就百万福祉-东台报业网

见证百年沧桑 造就百万福祉

来源:东台日报     点击数:34510     日期:2017-12-07 09:38:10
见证百年沧桑  造就百万福祉——东台历史上的三次设市​中共东台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西汉入志,南唐得名,乾隆建县。东台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便有先民淮夷部族繁衍生息,春秋战国先吴后越终入楚,秦汉起隶属多变,但终归扬泰之治,上世纪五十年代起隶属盐城。区位独特,傍海通江,沧海桑田。

见证百年沧桑  造就百万福祉

——东台历史上的三次设市

中共东台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西汉入志,南唐得名,乾隆建县。东台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便有先民淮夷部族繁衍生息,春秋战国先吴后越终入楚,秦汉起隶属多变,但终归扬泰之治,上世纪五十年代起隶属盐城。

区位独特,傍海通江,沧海桑田。东台地实天赐,北宋范公堤起,安梁富集镇成,南宋至明黄河两次夺淮,江河泥沙交汇沉降,南沈灶一线成陆,光绪年间三仓、新街、曹、弶港等渐次成陆。

古以盐兴,近以农名,今以工强。东台自古繁华,汉唐及清盐业兴盛,盐课宋时起淮南居全国之首、东台居淮南之最。民初张謇等盐垦兴农,当代列全国农业生产百名大县之首、工业百强县和县域经济百强。

血脉通华夏,人脉连九州,文化亦昌隆。西汉起东南古越人、山东兖州人、苏州阊门人、南北商人等来此煮盐避战、行贾为农,八方先民移居融合。自晏殊、吕夷简、范仲淹治海兴盐、传教布道,涌现出王艮、吴嘉纪、冯道立等名世英才。

东台,这颗镶嵌在江苏沿海中部的黄海明珠,历经数千年岁月洗礼,日益放射出物华形胜的夺目光辉。东台,这个苏中苏北交界点上的大衢重镇,历经八方先民的辛勤耕耘和百万人民的开放开发,日益呈现出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生动景象。

市者,行政区划单位也。不论级别高低,设市处都是区域工商业集中处或政治、文化的中心。东台历史上三次设市,时间跨度100多年,其历史背景相异,个中内涵丰富,烛照着东台经济社会的演进轨迹。

第一次设市:近代地方自治区制的产物

民国元年(1912年),国民政府实行地方自治区制,东台县设27个市乡自治区。分别为东台市、何垛市、安丰市、梁垛市、南芗市、时堰市、丁草市、小海市、沈照市、大兴圩市、沈土仑市、溱湖市、海堰市、四团市、栟茶市、富安西市、富安东市、三里泽市、青蒲乡、西溪乡、角斜乡、娄庄乡、唐港乡、鲍庄乡、蚌蜒乡、周陈乡、鹤落土仑乡。18市9乡成立最早的为沈土仑市、溱湖市、周陈乡,均为民国元年8月设立。

东台市于民国2年11月成立,区所地点为东台关岳庙,治下109个村庄。东台市有多大?先看东台县辖区。乾隆33年至民国29年的150多年间,东台县境基本无变。据嘉庆《东台县志》记载和《江宁舆图》、“大清会典馆”旧图审定,当年的东台除现东台市域外,南至现如东栟茶和海安角斜、李堡、仇湖一线,西至现姜堰溱潼、兴化陶庄一线,北线基本涵盖现大丰区境,南北长120多公里,东西袤140多公里,计5000多平方公里。从民国36年的东台县域图,我们还是能大致了解东台市的辖区。

民国18年,东台实行新的县组织法,全县27个市乡改设为9个行政区,至民国36年无大变。第一区驻东台镇,辖原东台市、何垛市、海堰市和西溪乡,包括东台、何垛、西溪、潘、太平、肇新、白滩、桑梓、野柳、南新、博古、义盛、横渠、九灶、丰盈、华、梅溪、三羊、川岸、滨海、海堰、姜盈等22个乡镇。何垛市仅包括太平坊、拱辰坊、金水坊、启民坊、汤家泊、北一灶、北二灶、唐家舍、邹家舍、东舍等一小片狭小区域。西溪乡包括现西溪及五烈镇一部至兴化陶庄镇卞家堡一线。海堰市包括现海丰社区和四灶社区北线,向东延伸至蹲门、笆斗山一线。由此可以推断,东台市四至大致为,东至现曹、八里社区,西至现东台城区,南至现三灶社区与梁垛镇北部一线,北至东蹲公路一线。

民国时期的东台市尽管在行政级别上低于县,区域不过数百平方公里,也仅仅存在了16年,但她覆盖东台县治东台镇大部,作为一种历史存在,承担着当年东台县经济政治中心功能。

在政治上,东台市处于混乱腐败的军阀统治之下,人民群众饱受经济剥削,帝国主义的掠夺还很疯狂。 “五四运动”后,东台人民爱国热情高涨,马列主义迅速传播,反压迫斗争此起彼伏,有志青年纷纷探索救国道路。1927年1月,东台中学、母里师范共青团联合支部成立,同年6月盐城首个共产党组织中共东台县特别支部建立,此后掀起群众斗争的区域性高潮。

在经济上,民族资本初步发展。民国2年,上海人姚祥堂筹建“荣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民国3年,东台贫民工场建成,设立毛巾、藤竹、缝纫三科。民国4年至8年,张謇、韩国钧等先后成立大赉、东兴、泰源三个盐垦公司。民国5年,东台县商会成立。民国9年,东台县251件产品参加江苏省地方物品展览会,贫民工场毛巾、东窑方砖获奖。民国13年,台城钱雨臣首创东裕米厂,设置14马力发动机。民国14年,东台、何垛两市商人集会共商抵制日货。

东台市的社会事业也较早起步。民国2年,夏绥之创办三日刊《东台白话报》。民国3年,东台县教育会成立,全县划12个学区,有县立小学两所,市乡小学53所。民国4年,设立东台电报局。民国7年,东台城石榴巷内首创卫东西医诊所。民国9年,举办县第一届体育运动会。民国11年,徐介臣创办《东台报》。民国13年,县设立初级中学。

第二次设市:党的城市工作的有益探索

1948年10月10日,国民党整编第四师王卓如部,在华东野战军苏北兵团强大的军事威慑和政治攻势下,连夜仓皇逃窜至溱潼和泰州,11日东台城宣告解放。1948年11月12日,华中行政办事处电令成立东台市,辖东台、金拱、启平、西溪四个镇,直属华中一地委、一专署领导,一专署副专员蔡美江兼任市委书记,顾维汉任市长,并实行市县行政分开,东台县党政机关在三仓办公。

东台城区设市,县市分治,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一是中央关于城市建设管理的要求。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确定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要求全党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这次会议尽管在1949年3月召开,但早在辽沈战役后,毛泽东就已要求我党我军“一步一步地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二是东台城战略地位重要。地处水陆交通要冲,为当时苏中重要的工商业城市。设立之初,东台市计有52000多人,拥有工商实体超千家。城市规模与同期苏南相比也不容小觑,苏南解放时,仅有南京、无锡、苏州超50万人,镇江、常州、常熟、松江超20万人,东台与江阴、宜兴同样是5-10万人口的城市。三是探索城市建设管理经验。华中工委决定成立东台市,其目的是为后续接管更大的城市,积累经验,储备人才。正如1948年12月16日,市长顾维汉在市政府成立大会上讲的,“我们不但要建设一个人人有饭吃、有衣穿,市面很繁荣的新东台,还要在这里创造更多的城市工作经验,准备收复更多更大的城市。”四是配合城市军事接管。新解放城镇,凡人口1万人以上,或不满1万人但具有战略意义或政治影响的市镇,都需建立解放军军事管制委员会,实行军事管制。军管的主要任务是镇压反革命,肃清反动武装,建立革命政权和革命秩序,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及一切正当权利。设市为城市军管打下了坚实基础。

东台市成立后,各项工作进展迅速。党的基层组织和工会组织很快建立,56名工人积极分子被吸收入党,市属4个镇和浴室、人力车、砻坊、箩工行业建立党支部,市职工总会也宣告成立。社会治安得到加强,查获国民党军队埋藏的3门小炮、72支步枪及一大批弹药,逮捕了个别反动党团骨干分子;禁赌禁娼,收容改造游民,争取逃亡人员回归;建立船舶管理站,对帮船快船进行管理。加强金融货管,继续排除法币;发放小本贷款,扶持小商贩和手工业;征收进出口税,加大进出口贸易的管理力度。在文教方面,争取教师回归,恢复中小学教育,实行免费入学;筹建民众教育馆,着手进行社会教育;广泛进行“我必胜,蒋必亡”教育,深入开展党的方针政策和支前教育……

东台设市不仅保障了城市军管的有序开展,而且探索出的城市建设管理经验很快发挥了作用。1949年1月,华中行政办事处决定撤销东台市,以东台市的领导班子参加接管刚刚解放的泰州等城市。东台市所辖四镇仍划归东台县,恢复城区建制,东台县委、县政府移驻东台城区。或因当年4月华中工委撤销等历史原因,中央和苏北行政公署(省级,署置泰州、翌年移至扬州。当时江苏实行小省制,设立苏南、苏北行政区和南京市)仍然承认东台市存在。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颁发“东台市人民政府”和“东台市人民法院”两枚白铜质正方印,两枚印章至今仍在市档案馆保存。1952年11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19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调整省区建制的决议》,决定撤销苏北和苏南人民行政公署,成立江苏省人民政府。此时的江苏省人民政府同样承认东台市存在。1953年1月1日,《新华日报》3版刊发“江苏省介绍”和“江苏省概况图”,“东台市”在图中赫然存在。

第三次设市:实现经济腾飞的战略举措

1987年12月17日,国务院发出国函[1987]202号文《关于江苏省撤销东台县设立东台市的批复》,同意撤销东台县,设立东台市(县级)。1988年2月5日,东台撤县建市大会在人民剧场举行。省政府副秘书长沈振宷宣读国务院批复,盐城市市长秦兆桢宣读《关于东台撒县建市后县领导班子相应改任市领导职务通知》,邱治荣任市委书记,叶守民任市长。邱治荣作《坚持改革开放、致力振兴经济,为把东台建成以轻工业为主的现代化工商城市而努力奋斗》的讲话。

东台撤县设市既有历史机遇,也得益于改革发展成果。1986年4月,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设市标准和市领导县条件报告》,明确 “总人口五十万以上的县,县人民政府驻地所在镇的非农业人口一般在十二万以上、年国民生产总值四亿元以上,可以设市撤县”等标准。人口超百万、城区非农业人口12.2万人的东台,撤县设市基础具备,条件成熟。

东台城工业基础较好,发展后劲较足。拥有工业企业235家,建立了轻纺、机械、化工、食品等26个行业,生产棉丝麻纺、化纤织物、纺织机械等产品1600多种,其中,部级定点产品34个、部优产品2个,省优产品11个,并有79个打入国际市场。拥有丰富的工业资源,年产4万吨棉花、7200吨蚕茧,畜禽产量居全省乃至全国各县前列,220千伏输变电开建,三年新上30万元技改项目130个、总投资1.1亿元,1986年国民生产总值4.14亿元。

东台城市政设施配套,商业网点密集,具有一定的建设规模。城区东部纺织印染、西部食品加工、北部机械电子、西北部化工建材四个工业区相继建成,自来水普及率超90%,国内长途自动拨号电话即将开通,电视转播台等多功能广播电视网络建成,教育文化设施齐全。建成工业、农副产品、物资、粮油贸易4个中心,大中型商场16个,零售网点730多个。1986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6亿元,农副产品和外贸产品收购额3.72亿元、1.1亿元,均居盐城之首。

东台城经济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发达,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客货运输四通八达,城内有机动车辆超千辆,船舶7726条7630万马力。1986年客货运周转量为2.61亿人公里、1.67亿吨公里。经济辐射面较广,南北商贾络绎不绝,1986年成交额达8.6亿元,其中工业品和物资批发总额2.33亿元,35%销往外地;农副产品销售3.35亿元,65%销往外地。

1987年6月25日,盐城市政府向江苏省政府报送《关于要求撤销东台县设立东台市的报告》,明确了撤县设市的主要目的,“有利于加快东台的经济建设步伐,有利于促进盐城南部的经济腾飞,也有利于贯彻落实省委提出的加快发展苏北的战略方针”。同年9月11日,江苏省政府向国务院报送《关于撤销东台县设立东台市的请示》,一举获得批准。

撤县设市承载着东台百万人民加快发展的强烈渴望,承载着中央、省和盐城市对东台快速腾飞的殷切期望,也为东台拓展了更加广阔的开放空间,增添了更加难得的发展机遇。1988年3月,国务院批准东台列入沿海开放区范围。8月17日,省政府批准东台市从1989年起实行计划单列,享有省辖市同等计划管理权限。至此,东台步入改革发展的新时期。

三十载流年岁月,三十载奋斗历程。历史镌刻下众多“东台第一”,或是改革发展的创新之举,或是进位争先的光荣业绩。历史必将铭记,从1990年财政收入首超亿元,到2002年率先在盐城超5亿元;从2001年二产占比首超农业,首度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排行榜,到2016年连续第16年进入、名列32位;从1991年东台名列全国农业生产百名大县之首,到2016年跻身全省农村电子商务前十强;从2004年列入中等城市序列,到2016年苏北唯一纳入长三角城市群的县级市。东台的综合实力持续增长,三次产业结构日益优化,区域竞争力越来越强。

历史必将铭记,从1989年市纺织厂成为东台第一个股份制试点企业,到1999年第一个规范化股份制改造乡镇企业江苏东强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从1990年推广农村口粮田和责任田“两田制”,到2007年首批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成立;从2012年“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市”“江苏省农村改革试验区”的确定,到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深化改革始终是东台发展的一条主线,并从工业、农业等局域向全局、向纵深持续推进。

历史必将铭记,从1992年首个境外企业莫斯科四海国际贸易在俄罗斯成立,到2006年世界单体最大的风电项目国华20万千瓦项目开建;从1995年江苏佳灵枕式糖果包装机成为东台首个“中国名牌”产品,到2009年首批院士工作站成立,首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高性能自动络筒机投产;从“3+2+1”产业体系确立,到智能制造、机器人工厂等“新经济”破题,东台的开放开发步伐逐步加快,创新驱动能力越来越强,盐城唯一的全国工业百强县(市)名副其实。

历史必将铭记,从1993年台城开通有线电视,农村居民储蓄首超10亿元,到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首超万元,2016年成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从2003年“农民道德评议会”入选省精神文明建设新人新事,到“六诊六式”社会矛盾调解模式获“2014中国十大社会治理创新奖”;从2006年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到盐城唯一的“2017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标杆城市,东台的公共服务走向完善,民生改善节奏加快,生态发展越来越好,社会氛围更加和谐,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增强。

奋斗有声,发展有痕,世人有感。撤县设市的三十年,东台经济形态脱胎换骨,社会质态持续优化,造就百万人民福祉,呈现出政通人和、市强民富、社会安定,党风正、政风清、民风淳的崭新气象。撤县设市的三十年,东台赢得了决胜高水平小康社会建设的高起点;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东台已迈出坚实有力的步伐。

东台三次设市的沧桑百年,见证着民国初年国运衰微、社会动荡,但植根于东台民众血脉中独立自由、求强求富的理想,催生党的组织,掀起反侵略反压迫的斗争高潮,推动着经济社会变革;见证着解放战争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完成军事接管,保持社会安定,维护城市经济,重视文教事业,实现了接管更多更大城市的诺言;见证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东台地方党组织抢抓历史机遇、勇担历史重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聚百万人民创新创业、砥砺奋进。沧桑百年始终见证着东台人“栉风沐雨,薪火相传;筚路蓝缕,玉汝于成”的世纪传奇。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成就伟业久久为功。“融入长三角、建设新东台”的使命召唤每一个东台人,造就百万福祉激励每一个东台人,目标同向、行动同步,始终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争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践行者,争当“强富美高”新东台建设的励志奋进者,争当攻坚克难、开拓创新、进位争先的弄潮搏击者,唱响东台决胜高水平小康建设、投身现代化建设的时代壮歌,努力谱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东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