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挟历史之蕴藉,源远流长!

创塑乡村振兴之美 彰显绿色生态风貌-东台报业网

当前位置:东台报业网 > 新闻头条 > 正文

创塑乡村振兴之美 彰显绿色生态风貌

来源:未知     点击数:3022     日期:2018-08-23 16:24:05
​初秋,行走东台大地,树木葱茏、大棚连绵、果蔬飘香,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诗意般舒展。在绿海林涛中的新街镇方东村,目之所及绿意盈盈。从村野、路旁到田头、河边,到处都是成行、成片枝丰叶茂的林木。满眼的翠绿之间,点染着鲜艳的红色、黄色、紫色……方东村把提升生态苗木产业作为试点乡村

初秋,行走东台大地,树木葱茏、大棚连绵、果蔬飘香,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诗意般舒展。在绿海林涛中的新街镇方东村,目之所及绿意盈盈。从村野、路旁到田头、河边,到处都是成行、成片枝丰叶茂的林木。满眼的翠绿之间,点染着鲜艳的红色、黄色、紫色……方东村把提升生态苗木产业作为试点乡村振兴建设的突破口,通过调优、调特苗木产业结构,放大苗木品牌效应,让村民更富;通过完善公共服务配置,提升村域环境,创树文明新风,让村庄更美。这是我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造东台美丽乡村升级版的一幅剪影。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如何将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将生态美丽和富裕有机融合,让农民吃上“生态饭”,是依托生态文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我市坚持把绿色生态作为立市之本、发展之要,不断提高发展的“含金量”和“含绿量”。

近年来,按照“珍贵化、彩色化、效益化”要求,我市精心组织实施“一片林”战略工程,每年新增千亩以上成片林基地4个、300亩以上成片林基地14个,建成沿海3万亩新林场。按照森林村庄建设标准,建设完善高标准农田林网,提升“三化”树种在村庄绿化中的栽植比重,着力推进生态防护林、沿海新林场、森林村庄、绿色通道等重点工程建设。2018年,建设“三化”示范林1200亩,300亩以上的规模化成片造林示范片14个以上,村庄绿化覆盖率、农田林网控制率分别达到35%、95%以上。加快推进344国道东延段、610省道二期等5条交通干线绿色通道建设。

深挖农耕文化,凸显乡村风情。兰址村、联南村和官苴村深入挖掘废灶种棉、种粮、种瓜的农耕文化。方东村深入挖掘张謇动员海门人北迁开荒植棉的垦殖文化。甘港村借助老工艺、老把式、老作坊、老传统挖掘乡愁文化。通过保留历史和年代记忆的建筑物传承弘扬乡土文化,堤东地区的兰址、方东等村在民居改造和新建过程中强化鳌尖屋脊、云头脊等特色传统符号,甘港村有选择地应用青砖青瓦等具有本地特色的建筑材料,延续地方建筑风貌。重点打造100个有特点的创意农业产品、培植100个有实力的创意农业经营主体。初步建成三仓“西瓜博览园”、新街“林家漫乐园”、头灶“聚宝湖农创园”、时堰“国色天香牡丹园”4个创意农业园,其中头灶“聚宝湖农创园”引进“药材+药花”的创意,种植2000亩设施中药材,新建6000平方米的中草药展示馆。培育三仓西瓜、五烈美丽田园、富安茧丝绸、新街生态苗木、头灶甜叶菊等5个创意农业特色小镇,努力将创意农业打造成为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的引领产业。

“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态宜居”的具体体现。我市不断优化农村生态环境,高水平推进“263”专项行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全面推行化肥深施、绿色植保技术,积极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生物农药,减少化肥施用和农药流失。2018年,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保持92%以上,重大病虫绿色防控技术应用覆盖率90%以上,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应用占比保持90%以上。

主攻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创建,培植秸秆利用、生态养殖、畜禽粪便处理等种养结合示范典型,引领提升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按照“一场一策”原则落实粪污治理方案,确保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率达到70%以上,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7%。全面深化河长制工作,启动实施农村河道生态治理三年行动,每年新建农村生态示范河道10条,创成省级水生态文明城市。

我市加强村庄规划建设,调整优化镇村空间布局,合理确定重点村、特色村和一般村,注重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建筑组群保护。围绕“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目标,加快推进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充分挖掘村庄资源,注重植入生态、绿色、乡愁、田园、文化等元素,努力打造一批全省有影响的特色田园乡村。通过深入实施农村康居工程,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提升和长效管护,每年新增省美丽乡村、康居乡村4个以上。通过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营造生态宜居的良好环境,持续提升农村环境质量,建设美丽农村,努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以完善功能、提升内涵、彰显特色为重点,我市不断完善基层公共服务,大力度推进道路循环通达,对外加快建设高铁、高速和国省干线工程,对内大力度推进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村内主要道路黑色化、田间机耕道硬质化改造。优先推进试点村公共服务资源布局,新建党群服务中心、农民培训学校,改造提升农家书屋。新建或改造提升村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完善公厕、垃圾收集、污水处理、亮化、技防等公用设施,提升村级卫生室、便民服务中心、超市、警务室等服务水平。实施村级智慧健康工程,开展市、镇、村三级远程会诊。对照省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标准,加快实施11个领域85项公共服务项目,推动交通、教育、卫生、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向“精准化”发展,切实解决好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现在,我市以生态文明观改造传统农业,以生态文化提升乡村文明,以生态文明统领乡村振兴,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未来,一个个既有内涵又有颜值的新型村居将不断涌现。(顾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