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挟历史之蕴藉,源远流长!

半个世纪坚守崛起一片翠绿-东台报业网

当前位置:东台报业网 > 新闻头条 > 正文

半个世纪坚守崛起一片翠绿

来源:未知     点击数:2554     日期:2018-09-17 15:40:18
春天里,点缀在大森林里的野花盛开了,一拨拨,一丛丛,粉的、红的、紫的、黄的,如繁星闪烁;盛夏时,葱茏绿色遮天盖地,林荫道上幽静清凉,水杉林、意杨林、银杏林、竹林,移步换景、连绵不绝……由冬入春,经夏历秋。今年以来,记者数度陪同长三角、珠三角等省内外媒体团队游览黄海国家森林


春天里,点缀在大森林里的野花盛开了,一拨拨,一丛丛,粉的、红的、紫的、黄的,如繁星闪烁;盛夏时,葱茏绿色遮天盖地,林荫道上幽静清凉,水杉林、意杨林、银杏林、竹林,移步换景、连绵不绝……

由冬入春,经夏历秋。今年以来,记者数度陪同长三角、珠三角等省内外媒体团队游览黄海国家森林公园。纵是老记们见多识广,也被深深吸引住了。一路上,端着“长枪短炮”、举着手机拍个不停。而在所有这些摄友当中,一位短发过耳的女士格外惹眼,蹲着、站着,拍了又拍。她便是景区管委会主任张万源。有记者发问:“你天天都在景区,还没看够么?”张万源笑言:“每天的太阳不一样,每天的森林都清新,看不够,拍不够。”

心醉这片森林,钟情满目翠绿。张万源的体验也是一代代东台林工的共同感受。寻访老职工、老知青、老干部、“林二代”,聊起历历往事,他们的神情里、话语间,就会自然流露出一种不可替代的骄傲与自豪。这份骄傲与自豪,源自他们植绿护绿,一直在做“+”法。这片林子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棵树木,都镶嵌在东台林工的集体记忆里,闪耀着滩涂变绿洲的神奇光芒。

熟悉的人都知道,上世纪苏北沿海各地,都在滩涂上进行了大面积拓荒造林,唯有黄海森林公园完整保存下来,成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人造生态林园。黄海森林公园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六十年代建场之初的拓荒改碱;七十年代的知青造林;八九十年代的低产林改造;近二十年来的改革发展。半个世纪风云变幻,从东台县到东台市、从东台林场到黄海森林公园,领导换了一任又一任,律动于东台沿海的绿色葱茏总在不断增加。

拓荒造林,守护绿色,最磨人的是在多个改革的风口浪尖上,压力和诱惑如同双刃剑,考验着林场人的意志。

上世纪八十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周边县市一些林场也仿效“分田到户”搞起了“分林到户”,分到林地的员工砍树造田收入普遍增加。时任东台林场场长的朱龙山率队专程前往考察,看到一片片林地被毁损的惨景,急得直摇头:“砍林种田绝对不可以,这是在搞破坏啊!”他发动全场员工动脑筋、想办法,在林间套种黄豆等经济作物,不动一棵树,不损一片绿,也增加了员工收益。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改革春风吹进事业单位,“事改企”是公认的最到位的改革模式,周边县市同类型单位也都是这么做的。当时有句流行语:“改革不改制,就是不成功。”东台林场被列为全市三家改革试点单位之一。这一次,林场领导和职工意见一致,什么都可以改,唯有林地不能分!在这轮改革中,东台林场在坚持林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变、林业集体生产经营性质不变的前提下,制定出包括人员精简、绩效优化、集体减负等一揽子改革方案,得到了市领导认可。时任场长沈帮勤与全场员工约法三章:林地伐木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砍多少、补多少,林地总面积只能增、不能减!保住了林地的林场人放开手脚加速低产林改造。场里打破从不借钱的惯例,申请林业贴息贷款100多万元,购置新机械,壮大机耕队,仅1994到1995两年间改造低产林就达近万亩。

但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新世纪后的数年间,东台林场“掌门人”更换为陈存官。其时,全市事业单位改革已至尾声,改革不改制的林场又被尖锐地提上议事日程。在市里的改革过堂会上,陈存官忐忑不安地提出了三套方案:一、林场改为股份制企业;二、对林场进行招投标;三、保持现状。

市领导慎重思考,最终决策:造林千辛万苦,毁林数日之间,我们不能做千古罪人!从这年起,每年三月,市里都要在东台沿海开展植树造林大会战,市四套班子领导身先士卒,全市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市民群众踊跃参加,这也成了定格在东台人民心目中的一道温馨风景。

万民参与造森林,动人故事一串串,这其中最为感人的当数离休干部梅寿芝坚守18年荒滩育林的故事。1982年春,刚离休的梅老只身来到风起沙扬的大海之滨,搭草棚、接雨水,开荒地。他的回忆录里有这样的描述:“1982年2月27日早上我开始栽树,荒滩上盐碱土质太板,我技术又不太熟,折腾了3个多钟头好不容易栽下一棵,还把大锹头扳断了。”第一天,他忙到太阳下山,栽了3棵树。三年后,他来到一个叫做“竹棚点”的地方,每天挑水浇树,要走5里路,茫茫滩涂硬是被他踏出一条小道来。风沙天,他站着干不动,跪在地上干,跪着干不动,就坐下来继续干。2000年12月,梅老与世长辞。弥留之际,他对儿女说:“人死了,不留名,也不留财,留树。”他吩咐儿女把遗留下的8000元钱全部买成树苗,栽种下去。18年间梅老植树累计花费28万余元,身后留下的15万棵树木,被命名为长春林园,成为全国30个义务植树示范基地之一。梅寿芝去世后,他的儿女们依旧每年来东台沿海植树,一晃又是十几年过去了。

时光流逝,接过前辈接力棒的新一代东台林工们同样面临着护绿增绿与创收减绿的抉择。是急功近利追求轰动效应,迅速集聚人气;还是立足长远,持续放大绿色效应?市委市政府、沿海经济区与黄海森林公园上下同心,因地制宜,造景又不损绿。从亲子公园到科普馆,从森林驿站到木屋群落,从竹岛到森林温泉,每一处景点,都体现出“林二代”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良苦用心。

在黄海森林公园内,笔直的路很少,无论是柏油路还是木栈道,曲折迂回。曲径固有通幽之妙,但最初只是为了避让树木。在通往“乌托邦”的木栈道上,记者发现挖洞让树就有好几处。散落于森林间的小木屋因地、因势、因树而建,水语、杉语、星语——一处处名称别具诗意,住进屋间,夜卧晨起,虫鸣鸟叫,林风阵阵;推窗赏景,微风拂面,神清气爽。公园里所有新增的建筑都是在原林场各类场地旧址上兴建的:科普馆、温泉酒店、林海酒店……组织开展森林休闲节、森林音乐节及书画大赛、诗词诵读、瑜伽表演等,也都是力避喧嚣纷扰,不能损害森林里的那份安闲与宁静。去年7月,南京师范大学郦波教授参加黄海森林公园的一次诗词品读会,他激动地说,这么多前辈和盐碱斗、和恶劣环境斗,经历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让这片绿色诗中有诗。在这里,他十分敬畏。

2009年9月,时任江苏省委书记的梁保华在东台沿海调研,对黄海森林公园“在滩涂种树木搞生态区”的发展模式大加赞扬,认为在“金东台、大东台”基础上又加上了“美东台”。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间,东台沿海累计拒绝30多个不符合环评的亿元以上项目。眼下,规划总面积3万亩的市沿海新林场建设已启动实施,整合沿海植物园、弶港镇、三仓农场等6家单位的资源,推行“政府出地、国企出资、民资参与、科研机构出技术”的运营模式,致力发展珍贵适栽树种,促进林木面积和积蓄双增长,助推现代林业和生态旅游双提升。(张仁干 蔡凤军 张一峰 陈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