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挟历史之蕴藉,源远流长!

红安村:党建引领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东台报业网

当前位置:东台报业网 > 社会 > 正文

红安村:党建引领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来源:未知     点击数:3571     日期:2019-03-11 10:36:50
过去,村里种植布局单一,以小麦和水稻为主,唯一增收渠道只有1000亩桑园,不仅收入低,而且不稳定。如今,90%的耕地实行集中经营,新型经济组织风生水起,富余劳动力足不出村进厂门,去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32000元。这是安丰镇红安村今昔变化的真实写照。在村民们看来,这华丽转身的背后离不开


过去,村里种植布局单一,以小麦和水稻为主,唯一增收渠道只有1000亩桑园,不仅收入低,而且不稳定。

如今,90%的耕地实行集中经营,新型经济组织风生水起,富余劳动力足不出村进厂门,去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32000元。

这是安丰镇红安村今昔变化的真实写照。在村民们看来,这华丽转身的背后离不开红安村的党建领航,离不开惠农政策的落地生根。近年来,红安村始终秉持红色精神铸魂,不断加强党组织战斗堡垒建设,因地制宜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红安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以党建工作统领全局,用红色基因凝心聚魂,红安村创新推出“一强五带”、党员积分制管理等党建工作方法,强化党组织和党员先锋模范示范带动作用。组织“创三星、评三和、赛三事”活动,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打造村民思想道德高地。这几年,为了增加农民收入,村“两委”一班人通盘考虑,引导农村家庭承包“三权”分置,鼓励能人大户建成晟泽生态农场、宇丰园艺家庭农场等新型经济组织,推动农业向生态、绿色转型。

农村土地流转后,大部分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该村及时帮助他们寻找新的致富门路,分类引导再就业:组织有闯劲、有活力的村民外出打工,不需要农忙回来、农闲外出,减少往返时间,收入明显增加;推荐年纪轻、有文化的农民到电子信息产业园区上班,足不出村打工挣钱;发挥一些村民的农技专长到家庭农场、农业生态园打工,让他们有相对稳定的收入。此外,该村突出共建共享,组织实施原中心村房屋改造出新工程,启动建设农民集中居住点别墅139户,主要道路全部实现绿化亮化。先后建成省级示范卫生室、文化大礼堂和幸福小广场。

今年,红安村继续念好“抓党建、强基础、兴产业、促振兴 ”十二字真经,不断延伸“党建+”倍增效应。一方面,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吸引致富能手、创业能人进入“两委”班子,成为党建工作网格员。积极组织外出培训学习,增强队伍执行政策、发展经济、维护稳定能力。鼓励引导乡贤反哺创新创业,切实壮大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另一方面,立足特色资源禀赋,推进“党建+农业”,紧扣林果、园艺、种养等特色产业,开展村党组织联建工程,加快富民增收。推进“党建+旅游”,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放大“一强五带”党建品牌效应,开设党员教育实践课堂,打造“红色摇篮、物阜民安”红色文化新景点。推进“党建+文化”,组建文艺宣传队、舞蹈队、志愿者服务队,建好用活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争创全国文明村。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该村抢抓机遇整合资源,探索家庭承包经营“三权”分置,全力服务红安生态园、晟泽生态农场、幸福农庄、宇丰农场,鼓励能人新上辐射力强的生态农业项目,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快幸福农庄500亩大棚、50亩果园建设,确保一季度实施到位。发挥蚕桑传统产业优势,新流转土地500亩栽植桑园,引导蚕农规模化养殖,鼓励经营开发蚕沙健康枕、桑叶茶、桑葚酒等乡村旅游商品。规范土地流转,开展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以土地作为股份统一集中经营,通过保底分红和二次分配增加土地流转收入。鼓励村民进园入企工作增加工资性收入,发展园区餐饮住宿等增加财产性收入,投身创业增加新型经营性收入,力争村民人均纯收入突破36000元。

聚焦功能提升,打造乡村特色风貌,该村进一步完善村庄建设规划,将生态风貌与现代元素有机结合,凸显白墙黛瓦、绿树繁花、依水人家的村庄特色。压缩建设工期,实行挂图作战,保证工程质量,上半年完成71户农民别墅建设。提升村便民服务中心、卫生站、幸福小广场等公共服务能力,新建民宿、乡村大舞台、幼托,开设居家养老服务,完善公共功能设施。在集中居住区内打造不少于5个单元的民宿,与晟泽生态农场、幸福农庄、葡萄园串点成线,融合到古镇4A旅游景区一体化发展,加快构建农旅融合新格局。(叶东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