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挟历史之蕴藉,源远流长!

单瑞成的笔墨人生-东台报业网

当前位置:东台报业网 > 社会 > 正文

单瑞成的笔墨人生

来源:未知     点击数:3518     日期:2019-03-29 14:51:31
近日,我市书法名家单瑞成一幅行楷节录陈继儒《小窗幽记》小品登载在《书法报》头版,笔酣墨饱、如锥画沙,格外赏心悦目。这份我国创办最早、发行量最大、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书法专业报用3个整版专题介绍了单瑞成的书法成就和各类书法作品,足见其书法艺术在业界的分量。从十来岁在农村跟随父亲

近日,我市书法名家单瑞成一幅行楷节录陈继儒《小窗幽记》小品登载在《书法报》头版,笔酣墨饱、如锥画沙,格外赏心悦目。这份我国创办最早、发行量最大、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书法专业报用3个整版专题介绍了单瑞成的书法成就和各类书法作品,足见其书法艺术在业界的分量。

从十来岁在农村跟随父亲练习书法,到如今在业界颇有名气,回首看似平坦的书法之路,单瑞成却说:“学习书法,与其说是选择,不如说是无奈;选择书法,与其说是无奈,不如说是幸运。”

幸运是谦者之词。成就背后的艰辛和寂寞,只有单瑞成自己明了。他出生于东台南沈灶农村,父亲是一位语文老师,写得一手好字。受父亲耳濡目染,单瑞成自幼对书法艺术兴趣浓厚,跟着父亲练字。高考未能如愿升学,身体单薄的他在农村肩不能挑担,手不能提篮。无奈之下,单瑞成进台城在东台工艺品厂做了名学徒工,在那里有幸结识了鲍审、吕荫春、陈学植等书画界一批名师耆宿,真正接触到了书法艺术,在他们的精心指导和深刻影响下,从楷书入手,走上书法艺术之路。

“保持热忱之心,甘坐冷板凳。”单瑞成认为,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有毅力、恒心,耐得住寂寞。学书先从临摹名家开始。欧阳询、颜真卿的楷书,钟繇、“二王”的行书,苏东坡、孙过庭、米芾的草书,都成了单瑞成潜心研习的重要内容。他虽然学书起步很晚,但始终勤学苦练、积极钻研,每天坚持练习,夜以继日泼墨挥毫,笔耕不辍,用掉的墨汁、纸张不计其数。在临摹学习中,单瑞成还善于揣摩书法的内在规律,这使他在临遍诸家名帖后,不但篆、隶、楷、行、草五体字皆能书,而且还融入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四五年之后,单瑞成在本地书法界已经小有名气了。

俗话说,字如其人。单瑞成如他的字一般端庄敦实,对于书法,一直保持谦逊的态度,并不满足于一时的小小成就。而立之年,为了弥补理论水平上的不足,他参加中国书协举办的书法研究培训班,汲取书法创作新理念,激发创作灵感。在这期间,他得到了言恭达、孙晓云等名家的指点,顿感豁然开朗。

一撇一捺锤炼技巧,字里行间感悟灵气。单瑞成一直走着宗法渐进的传统路子,传递着传统书法的清丽典雅之美。渐渐地,单瑞成的书法作品更多地被书法界专业人士所认可。2000年、2005年,他先后被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和中国书法家协会吸收为会员,作品曾数十次入展中国文联、书协、文化部等权威部门举办的全国书法作品展、邀请展,在全国及省市比赛中多次获金银铜奖,多次在中国美术馆以及国外交流展出。

凭着自己的信念、潜力、毅力,单瑞成一步一个脚印向艺术殿堂攀登,进入中国书法家行列。“书法不仅是技术,更需要赋予情感、注入灵魂。”平时,单瑞成还注重书外功的修炼,加强文字学的研究,创作诗词和对联,增添书法的内涵和厚重。“瑞成虔岿然,任尔招摇,修身养性,问道执笃,以是久久为功。”在上海朵云轩稼墨骋怀——单瑞成书画作品展开幕式上,中国书法院院长管峻对他如此高度评价。

近几年,单瑞成把更多的精力倾注到传播书法艺术上,在上海成立扬子书画院,搭建书画交流平台,立志把东台“中国书画艺术之乡”的招牌传播得更远。他认为,汉字书法,有中国人的传统和尊严、文化和梦想,中国书家应该把传统书法中具有的审美快乐传授下去,让更多人把汉字写端正,在纸墨笔砚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陈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