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挟历史之蕴藉,源远流长!

绿色作底,我市倾力打造长三角康养基地-东台报业网

当前位置:东台报业网 > 新闻头条 > 正文

绿色作底,我市倾力打造长三角康养基地

来源:未知     点击数:2703     日期:2019-09-23 09:00:59
初秋的条子泥湿地,风大、微寒,但格外热闹,第三季“观鸟周”活动启动,这里正徐徐拉开候鸟南迁的大幕。眼下,数以百万计的鸟类正在这里栖息、换羽、觅食,其中不乏勺嘴鹬、黑脸琵鹭、卷羽鹈鹕等珍稀鸟类,好一幅海天一色、万鸟翔集的壮美景观。此刻,鸟儿的阵阵鸣叫声、振翅飞翔声、追逐嬉戏

初秋的条子泥湿地,风大、微寒,但格外热闹,第三季“观鸟周”活动启动,这里正徐徐拉开候鸟南迁的大幕。眼下,数以百万计的鸟类正在这里栖息、换羽、觅食,其中不乏勺嘴鹬、黑脸琵鹭、卷羽鹈鹕等珍稀鸟类,好一幅海天一色、万鸟翔集的壮美景观。此刻,鸟儿的阵阵鸣叫声、振翅飞翔声、追逐嬉戏声,成了条子泥湿地的主旋律。

来自广东的张进今年又一次来到了条子泥,他头戴遮阳帽,坐在自带的小凳上,屏息凝神地盯着手中的照相机,在鸟群中找寻心仪的“小勺子”(勺嘴鹬)。“每年我都会到条子泥来拍鸟。”今年60多岁的张进说,条子泥是观鸟天堂,鸟类数量、品种之多,让每个来观鸟的人惊叹不已。

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线上最重要的候鸟栖息地,每到春秋时节的候鸟迁徙季,条子泥湿地都会迎来数百万只候鸟,在此停歇,补充迁飞能量,被国内外专家称之为“鸟类的国际机场”。有关数字统计,目前观测到的各种鸟类已达200多种,其中包含33种全球濒危物种和13种近危物种,是名副其实的“鸟类天堂”。鸟类辨环境、“识”产业,迁徙地空气、土壤、水质、产业布局等因素,直接影响其驻足时间的长短。百万只鸟儿选择东台沿海滩涂作为最为重要的落脚点,是因为这里是它们最为青睐的生态家园。

鸟儿“认可”了这里,今年7月,我市沿海还得到了世界的认同。黄海湿地申遗成功,5处重点区域,我市沿海就有3处,一时间,东台湿地旅游迅速升温,“东台条子泥”成了网络热词。

湿地申遗成功是对我市沿海的肯定,也是发展的契机。申遗之后,我市开始用新的理念和世界级标准重新审视、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为沿海、为长三角、为中国造一道绿色屏障的决心,成立湿地研究中心,聘请复旦大学等院校专家担任顾问,开展湿地保护、湿地修复、鸟类迁徙等专题研究,努力实现科学保护;增设湿地管理服务中心,组建湿地管理专业队伍,实行网格化管理;成立条子泥爱鸟协会,广泛吸引全国各地的会员和志愿者,普及湿地和鸟类知识,推动形成全社会保护湿地、保护鸟类的良好氛围。

这片丰饶多姿的土地上,生态始终是闪闪发光的 “金名片”,除了“黄海湿地”“鸟类天堂”外,这里还有着华东地区面积最大的平原森林。

初秋时节,走进黄海森林公园,仿佛走进了五彩缤纷的世界,苍翠的树林里,部分树种的叶子开始渐渐变色,时令小花间或点缀。踏足林间,微凉的秋风徐徐吹来,好不惬意。54年的孕育,这片林子从无到有,在盐碱地上奇迹般生长,一年年,林中绿树、阳光、溪流激发出的负氧离子,让这座“伴海森林”散发着独特魅力,每年吸引上百万游客慕名到此“森呼吸”“享静谧”。

森林珍菌酿红袍、林下鸡枞炒海贝、八里芋头炖生敲、弶港鱼味豆腐丸……这个季节,位于黄海森林公园内的温泉酒店又推出了十二道“森”味十足的秋季菜品,给游客的舌尖带来不一样的森系体验。

依托丰富多彩的森林景观、优质富氧的森林环境、健康美味的森林食品、深厚浓郁的森林养生文化等,黄海森林公园正以生态之名,深耕森林康养产业,除了温泉酒店,一幢幢不同形态的森林木屋和树屋各种设施一应俱全,让游客零距离“贴近”森林的同时,感受到家一般的自在与温暖;“森林乌托邦”等音乐餐吧、驿站接待多次团队活动,为广大游客提供了丰富的娱乐和休闲体验;森林聚场就像天然的森林舞台,为太极、瑜伽等爱好者提供康养锻炼场所……

丰富的生态资源,成就了东台沿海“鸟类天堂”“黄海湿地”“平原森林”三张生态“金名片”,使得东台沿海湿地成为了无数人心中度假、休闲、康养的圣地。而今,在生态底色上,我市正大手笔描摹,将旅游康养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重点培育,海滨湿地公园、森林小镇、自驾游营地、万亩映海湖四大景区的蓝图正在构建,打造全国一流的休闲养生度假基地,我们信心满怀。

围绕三张生态“金名片”的打造,沿海经济区踌躇满志,已在路上。制作一部专题片、创作一首主题歌、举办一次摄影展、征集一批宣传语和logo、开展一次主题征文,形成宣传的持续轰动效应;《世界遗产地东台条子泥》专题宣传片、《遇见条子泥》MV以及“大美条子泥”湿地摄影作品展一经推出,赢得了一片赞誉声。下一步,还将继续推进条子泥湿地与森林公园、三水滩、龙王古寺等景区合作,推出更有品质的旅游产品;丰富游客餐住购体验,开发勺嘴鹬卡通玩具等系列旅游产品,打造一批带有湿地风格的精品民宿和海鲜名店,让游客走了还想来,来了不想走。(陈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