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挟历史之蕴藉,源远流长!

“世遗弶港” 带给百姓生活新变化-东台报业网

当前位置:东台报业网 > 图片 > 正文

“世遗弶港” 带给百姓生活新变化

来源:未知     点击数:4679     日期:2020-07-24 10:10:18
从“雁南飞”到“燕归来”   从“卖海鲜”到“卖风景” 从“有口味”到“立品位”   从“一人看”到“众人乐” “世遗弶港”  带给百姓生活新变化​ 去年7月15日,弶港镇因黄渤海入列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而新晋“

从“雁南飞”到“燕归来”   从“卖海鲜”到“卖风景” 从“有口味”到“立品位”   从“一人看”到“众人乐”

“世遗弶港”  带给百姓生活新变化



去年7月15日,弶港镇因黄渤海入列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而新晋“世遗小镇”。“擦亮世遗品牌、建设世遗小镇”成为省、盐城市及我市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寄予的厚望,也成为弶港发展的新定位、新路径,弶港人奋斗的新追求、新目标。一年来,以“一镇四村”为框架的世遗创建全面铺开、初露真容,也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新变化。

新港文娱:

从“一人看”到“众人乐”

“现在,村里比以前热闹多了。”新港渔家妇女缪桂琴说,以前到了晚上碗一推只有看电视,自从村里建起了小游园,每天晚上跳舞、散步的人可多呢,大家聚在一起,在谈笑风生中松松筋骨、消除劳累。

新港南与海安市老坝港接壤,具有三面环水的独特优势。围绕打造野趣田园渔村,先后在村部门前的红星河搭起了200米的钓鱼观光平台,连岸又造起了小游园、幸福小广场,再向北就是乡村文化礼堂,“四位一体”的功能设施,让渔民的文化休闲生活一下子丰富了起来。

钓鱼已是人们文化休闲的时尚。在南通从事装潢业的朱广浩,每到双休日就会带着一帮朋友来新港钓鱼。过去,他们挤在狭长的新港干河桥上既影响交通又不安全;现在坐在钓鱼台上既静心又舒心,还能看风景。他略带幽默地说,现在环境美了,心情好了,不但上钩的鱼多了,还不时钓到二三斤的大鱼。

乡村文化礼堂对新港渔民来说,既是文化客厅,也是聚会餐厅。村副主任朱七银感触最深,过去叫人开会“跑断腿”,现在喇叭一喊“赤脚奔”,礼堂不但装了空调,人不遭日晒雨淋,还不时能看到文艺演出和电影。渔民摆上二三十桌的家宴再也不用搭棚了,灯光布景不比城里差。

八里人家:

从“雁南飞”到“燕归来”

八里村北枕344国道,还有原新曹镇留下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资源,围绕建设新型农村社区,重点打造农旅融合发展的现代小区。

一排排鳞次栉比的小洋房,白天有花草映衬,晚上有五彩灯光照射,农耕文化园、儿童游乐园、篮球场、幸福小广场、污水处理站等公共服务配套齐全。“现在,一期66户正在装潢,二期44户在建,三期99户报名待建,年内力争总农户达200户。”村负责人说,报名太踊跃了。

一组崔世清,过去一家老小挤在三间平瓦房里,这次他在小区里购置了一幢218平方米的大房。他说,该享受一下生活了。过去漂泊在外虽然挣到钱,但夫妻分居,照顾不到老人。现在好了,既住上好房子,又进了赐百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做工,还能照应全家,做梦都想不到来得这么快。

邻近中来村的缪志桂在苏南及上海一带从事室内装潢20多年。这次他在小区率先接了3家的活计,看到家乡的变化他再也不想离开了。他算了一笔账,按中等水平每户的装修费要30万元左右,200户就是6000万元的装修“大单”,这是多么大的一块市场啊!他说,自己也希望早日成为这里的一员,可惜要等到四期工程开盘。

甜叶菊产业园成就了不少农民“既住上好房子,又过上好日子”的梦想。从湖南嫁到本地的孙三妹用多年的积蓄在小区里购买了一套中型房,得知产业园离小区只有两三里的路程,她放弃了在外打工的念头,成为园区一名相对固定的临时工,自己一年收入足够养家糊口,重要的是还能照顾到孩子的学业。

八里小区建设如火如荼,智能超市、农家乐、餐饮酒店、加工厂等40多家企业,加之黄海森林公园服务用工,每年可提供的就业岗位达1000个以上,预计将有更多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打工创业。

蹲门美食:

从“有口味”到“立品位”

海角渔村蹲门,有“海飞孝母”的感人故事,还有“天下第一鲜”的文蛤和蹲门大饼。

王崇华是这次创建最先的受益人,在打造欧式风情街区过程中,他不仅更新了经营20多年的海鲜酒店门面,去掉了土气和头脑里“小打小闹”的小农意识。渔村的变化让他怎么也坐不住,“酒店必须上一个层次。”于是投资10多万元,先后装修了包厢,地毯换成了木地板,炭灶换成了油灶,一次接待能力由10多桌扩大到20多桌,还聘请了一名海鲜烹饪大厨,使菜品品质更优,高中低档俱全。

“货到了。”7月17日上午10时许,一袋袋海鲜装进冰柜,王崇华说,这些都是刚从港口送来的新鲜泥螺、文蛤,只有用最好的食材才能做出更鲜美的菜肴。

正在建设中的蹲门大饼店已砌到二楼,总建筑面积达300平方米。蹲门大饼传人陆长军说,过去蹲在矮小的房子里操作,未能做出大名堂,现在换了房子更要换脑子,还要换方子,要不断改进工艺配方,使蹲门大饼更脆、更香、更甜。里子上去了,面子也不能逊色。他还邀请专业机构量身设计了多款纸质包装袋,不仅美观大气,游客捎上一两袋送给亲朋好友也陡增了几份品位和面子。

常玉华的生活在创建中变化最大。他从居住了几十年被拆除的菜市场搬出来,正在欧式风情街新建一个400平方米独具渔村特色的民宿,吃、住、玩和沐浴一条龙,成为蹲门渔村的新景点。

巴斗旅游:

从“卖海鲜”到“卖风景”

巴斗坚持用“斗转兴遗”党建品牌引领特色海洋渔村建设,先后完善提升老船长小屋、三水滩景区,1.6公里红色跑道、1.5公里环村绿色走廊、独具渔家气息的民宅,把整个渔村变成了景区,景点变成了卖点。

“过去,靠卖海产品吃饭,后来家家入股搞养殖分红,如今旅游日渐成为新主角。”村干部介绍道,现在村民除了每人每年有近万元的养殖红利,又增加了一个旅游“红包”。

7月17日下午2时许,正在包装泥螺的姜文书高兴地说,尽管现在海鲜生意受资源约束有不小的影响,但我们又从旅游业里分到了一杯羹。他一家3个劳力参入6股,已进账分红5000多元。

村庄变美了,游客增多了,特色餐饮、民宿风生水起。家住村东头与三水滩一路之隔的张石桂去年办起了民俗旅社,生意越来越好,入住旅客有南来北往的游人,还有蓝眼睛的鸟类保护者和摄影爱好者。“目前,全村已有民宿4家,正在新建的3家。”

旅游业也拉动了海鲜产品的市场销售。原来挤在梁垛河桥北堤卖海鲜的王灿东说,过去一个星期也难碰到外地人的生意,现在隔三差五就有游客上门,收入增加了不少。现在村里又在建海鲜产品市场,把我们都安排进去,统一形象、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相信生意一定会更好。

“这哪是卫生室,独特而古典的造型就是一个景点。”一位游客指着刚落成的建筑物说。是的,巴斗在创建过程中把民生服务融入沿海旅游大格局,形成了“以大景区促进大发展”的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