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挟历史之蕴藉,源远流长!

精彩纷呈大粮仓 五彩缤纷丰收节 -东台报业网

当前位置:东台报业网 > 综合 > 正文

精彩纷呈大粮仓 五彩缤纷丰收节

来源:未知     点击数:1367     日期:2020-09-23 09:35:55
精彩纷呈大粮仓 五彩缤纷丰收节 ——写在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举办之际​ 两座粮仓为门,两排店铺一家挨着一家,汇成一条熙来攘往的拥堵“街道”。15个摊位汇集了众多本地特色农产品、手工艺术品,让路过的游客纷纷驻

精彩纷呈大粮仓 五彩缤纷丰收节

——写在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举办之际


两座粮仓为门,两排店铺一家挨着一家,汇成一条熙来攘往的拥堵“街道”。15个摊位汇集了众多本地特色农产品、手工艺术品,让路过的游客纷纷驻足品尝。饱满的大米、圆润的葡萄、稠绵醇厚的陈皮酒、甘甜多汁的安丰蜜梨、香喷喷的贲大姐草炉烧饼……时令蔬菜、特色农副产品集中亮相、应有尽有,引来一波又一波游人驻足观摩、品尝、抢购。一条金黄的大龙伴着热闹的锣鼓威风起舞,把节日的欢乐气氛推向高潮。

9月21日,中国农民丰收节前一日,在省特色田园乡村安丰镇红安村,东台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开幕。当地农民与来自市内外的各界宾朋、企业界人士一起,载歌载舞,喜庆自己的节日。

“跟党走、听党话、感党恩”主题宣讲活动,“小康/丰收杯”摄影摄像大赛,全市农民趣味运动会,送技术、送文化、送健康“三下乡”活动,“庆丰收 迎小康 乡村欢乐游”,在这收获的季节里,东台农民把丰收的喜悦融进丰富多彩的活动里。里下河水乡水美鱼肥、稻穗飘香,范公堤东高效农业密集区蔬果青翠,源源不断涌向市场,黄海之滨林风阵阵,条子泥上风光旖旎。

东台是农业大市,农耕文明悠久、农业文化丰富。从粮棉种植全国上榜的传统农业大县,到跃居现代农业全国第一方阵,东台农业与时俱进走在前列。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寻新机开新局,把东台发展带入新境界。跃动在黄海明珠金东台大地上的丰收不断增添新元素,色彩更丰富、业态更多元、内涵更饱满。

丰收是一幅幅“绿”作底色、五彩缤纷的风俗画。晶莹的东台大米传承千年良渚文化,甘甜的东台西瓜甜透大半个中国,五彩的东台青椒搭乘科技兴农快车……“中国西瓜之乡”“味稻小镇”,美名远扬。最具综合价值地理标志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金字招牌越叫越响;“三仓西瓜”“五烈稻米”“富安茧丝绸”“沈灶青椒”“弶港甜叶菊”,特色农业产业园“五朵金花”唱响“科技+品牌+融合”富民新曲。

丰收是一曲曲喜气洋洋、四季联奏的欢乐颂。辛勤的农民挥洒汗水,丰收的喜悦常存心头。从田间到餐桌,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全程保障,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比重达65%以上。青翠的蔬菜、圆润的瓜果、艳丽的鲜花、肥硕的猪羊、成群的鸡鸭、鲜美的文蛤、肥美的鳗鱼……把大地的丰收装点得多姿多彩。精品果蔬、绿色畜禽、优质稻米、高档花卉、生态海鲜,服务“餐桌经济”、融入“中央厨房”,一批沪外蔬菜主供应基地相继建成。

丰收是一首首雅俗共赏、清新时尚的田园诗。新时代,新理念,新发展。在时代进步的风口浪尖上,东台农业不断增添新的精彩。国道204、344、228,省道610、352沿线,绿色通道,白色走廊,融汇现代农业与观光创意等因子的一条条现代农业示范带蓬勃兴起。黄海国家森林公园的天然氧吧、甘港老家的绵绵乡愁、兰址美丽乡村的特色田园、新街生态苗木的阵阵林风、五烈农业园绘在田野上的创意稻田画、条子泥湿地潮间觅食的勺嘴鹬……传统农业汇入时代洪流,内化为推进东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

“秋播一粒籽,春来花满枝。”今年是统筹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非常之年。市委市政府组织推进新一轮强村富民行动,把握主动,精准发力,积极推进东台农业走出一条彰显 “特色、特质、特效”的农业农村发展之路。

特色——坚持市场和效益导向,着力拉长产业链条,丰富产业形态,形成多条优势明显的主导产业示范带,建成区域领先的绿色食品加工园,在全省乃至全国打响一批东台农业新品牌。

特质——注重原生态、本土化,以最自然的方式、最少的成本提升村庄环境、改造院落景观,每年打造 30个具有水乡风情、湿地风光的美丽村庄、田园乡村,让群众望得见绿、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特效——最大限度挖掘潜力、激发动力,全力拓展“民富”增收源,不断优化“民享”服务网,坚决打好“民安”持久战,让村集体挺起腰杆、更具经济实力,让群众享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

庆丰收、晒丰收、话丰收、享丰收。丰收节开幕式上,东台为评选出的“十佳家庭农场代表”“十佳联农带农示范企业代表”颁发证书;企业代表与乡村农民代表“万企联万村”现场签约。记者注意到,台上的获奖者、台下的参与者中,满脸青春朝气的新农民多了,外地在东台投资的新东台人多了。

安丰镇赵侠粮食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崔进国告诉记者,他是6年前从苏南回来承包土地的。数年努力,小农场从刚开始的200多亩地扩展到现在的900亩,基本上实现了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他感慨:“现在主要是国家政策好,对农民的扶持力度也比较大,更加坚定了在农村扎根的信心。”(张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