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挟历史之蕴藉,源远流长!

辛勤“吐丝”五十载 致富桑梓再奋蹄 -东台报业网

当前位置:东台报业网 > 综合 > 正文

辛勤“吐丝”五十载 致富桑梓再奋蹄

来源:未知     点击数:1635     日期:2021-03-26 17:15:56
辛勤“吐丝”五十载 致富桑梓再奋蹄 ——记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卢克松 在梁垛镇丁堡村东平蚕业合作社的100多亩承包田里,刚刚剪整过的桑条坦露伸展着,像新生儿的胳膊,地里已施过肥,它们攒足了壮株勃发的劲儿。

辛勤“吐丝”五十载 致富桑梓再奋蹄

——记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卢克松

在梁垛镇丁堡村东平蚕业合作社的100多亩承包田里,刚刚剪整过的桑条坦露伸展着,像新生儿的胳膊,地里已施过肥,它们攒足了壮株勃发的劲儿。

“要剪成这样,让枝条都伸展开来,这样效果就好了。”田埂边,一群人正津津有味地聆听卢克松“讲课”。

去年,在富安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卢克松手把手地帮扶下,丁堡村新建了4座像东平蚕业合作社这样的养蚕农场,一改传统的零散蚕室养蚕方式,建起了规模化的饲养大棚,革新蚕儿人工上蔟为自动上蔟,大大节省了人工,提高了蚕茧产量和品质。

“以前蚕儿上山我跟老伴两张纸都忙得吃不上饭,现在我老伴一个人轻轻松松管五张纸。”丁堡村的田卫东指着大棚“车间”里的蔟架,发自内心地夸赞自动上蔟的方法真好。

得益于养蚕组织方式的突破、技术方法的革新,东平蚕业合作社去年“捅破”传统养蚕规模的“天花板”,养蚕100多张收入30多万元,在合作社打工的60多名周边闲置劳动力每人也有万把块的收入,初步尝到了甜头。

“今年春夏秋三季准备扩养到350张,收入翻一番,明年收入超百万,带动更多农户养蚕致富。”东平蚕业合作社社长赵荣华两眼放光、自信满满。

这是在阡陌桑园里耕耘了半辈子的卢克松最新的“作品”。

尽管在富安这个被誉为“中国茧都”的蚕桑名镇,74岁的卢克松是蚕桑业“教父”级的人物,而且有全国劳动模范、全国茧丝绸行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等诸多荣誉加身,但他始终恪守一名蚕桑工作者的职责,像蚕儿一样“吐丝”不辍,忙碌奔波。

多年来,勤敏执着的卢克松一直走在蚕桑技术革新创新的最前沿,先后探索、引进和推广了30多项蚕桑新品种、新技术,许多技术成果堪称提高蚕茧品质的一场革命,有的还被编入大学蚕学专业教材。今年,公司携手国家蚕研所,历时三年攻关,成功研发的新蚕种即将投放,为产业发展、蚕农增收提供“硬核”支撑。卢克松告诉记者,今年蚕农的亩收入能超过1.1万元。

作为茧丝绸行业的标杆性人物,卢克松不但是群众致富的领头雁,更是产业稳健发展的定盘星。这些年,卢克松已带动富安及周边地区6万亩蚕桑基地和4万户蚕农共奔栽桑养蚕小康之路,在致富广大蚕农的同时,也稳固壮大了茧丝绸产业的根基。

今年69岁的周书铁是时堰镇杨沈村的一名残疾退伍军人,由于身体原因干不了重体力活,家庭生活十分拮据。几年前,卢克松在一次走访中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当即落实专人技术帮扶,并多次亲自到田手把手教,周书铁学会科学养蚕,年年高产,年收入达到5万元,还带动了周边几十户村民共同养蚕致富。

除了技术帮扶,卢克松还千方百计做强龙头企业,把当家产品高档生丝做到行业顶尖,筑牢抵御市场风浪的堤坝,并与蚕农结成连心连利的共同体。1998年,卢克松在全行业中率先成立蚕业合作社,创造性地提出“二次分配”的经营模式,让利反哺蚕农,二十多年来累计向基地农民返利1.8亿多元。陆军 冯文圣 胡春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