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挟历史之蕴藉,源远流长!

泥土下的千年文明 史前东台的文化密码-东台报业网

当前位置:东台报业网 > 印象 > 正文

泥土下的千年文明 史前东台的文化密码

来源:东台日报     点击数:11387     日期:2021-11-01 09:32:26
我从哪里来?我们这片土地的文明始于何时?我们的先民长啥样?翻开东台的文明史,这样的未知,并不曾以文字形式刊刻于纸张上,不曾拥有翔实的事件与纪年。然而它们一直在,就在我们脚下土地的各个堆积层里沉睡着。一个个已发掘的远古遗址,解锁着史前东台的文化密码。远古文明,离我们


我从哪里来?

我们这片土地的文明始于何时?

我们的先民长啥样?

翻开东台的文明史,这样的未知,并不曾以文字形式刊刻于纸张上,不曾拥有翔实的事件与纪年。

然而它们一直在,就在我们脚下土地的各个堆积层里沉睡着。一个个已发掘的远古遗址,解锁着史前东台的文化密码。

远古文明,离我们那么远,又那么近。

无意翻开的史前文明

地处里下河水乡的溱东镇开庄村,河流环绕,阡陌纵横,奔腾的河水,滋养着大地,也孕育出东台大地早期文明的灿烂曙光。

在开庄村村北,一四面环河的圩田中央,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开庄遗址的石碑静静矗立,让人不禁对脚下这片土地心生敬意。

时间回到1995年12月9日,当地村民正在开挖一条生产河。然而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一锹挖下去,土里面竟然有不少石头和陶制品。时任溱东镇前进砖瓦厂生产科科长的张德全至今记得,从土里清理出这些石头时,他们发现,这些石头,就像生产工具的样子。

对历史有一点了解的张德全,立即让工人们停止挖掘,并将情况上报给东台市博物馆,这处远古文化遗存的秘密,就这样被打开。

后经考古发掘表明,这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距今约 4500~4700年。挖掘中,不仅发现了新石器时期人类生活的水井、柱洞和灰沟等丰富的遗存,还出土了石斧、玉凿、骨镞和数百件陶器,完整器物有鼎、豆、罐、盘等40余件。

一件件带有生产生活痕迹的石器,让人似乎听到了古代先民充满野性的呐喊;

一只麋鹿角架,仿佛昭示着先民们曾经以麋鹿为主要肉食来源;

而遗存密度较高的稻谷遗存,则从侧面印证了先民们从事着一定强度的稻作农业生产。

在一件件石器、陶片上找密码,开庄遗址的发掘,让人们对东台几千年前的人类生活有了更多的认识,也为研究东台的史前文明提供了重要信息。这一发现,直接改写了东台的成陆历史,将东台的人类历史向前推进了两千余年,填补了江淮地区东部新石器时代文化系列中的重要缺环。盐城市博物馆考古部主任赵永正解释,开庄遗址的文化性质现在基本上定性在良渚文化的中晚期和龙山文化的早期,具有南北交汇、东西融合的特征。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15年,蒋庄·五星遗址获选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入围全国前十,则因为蒋庄·五星遗址的几个重大意义:

这里是长江以北地区首次发现的大型良渚文化聚落;

这里的文化墓地是在长江以北首次发现随葬琮、璧等玉质礼器的高等级良渚文化墓地;

该遗址突破了以往学术界认为良渚文化分布范围北不过长江的传统观点。

早在泰东河拓宽工程前期考察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就了解到,时堰镇五星村沿河居民经常有人在河畔捡到酷似古陶瓷的碎片。这一情况很快引起东台及各级文物保护部门的重视。2011年10月至2015年12月,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赶在泰东河水利拓宽工程开工前,对其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经考古发掘,一个生活在5000多年前的“良渚聚落”随之而出,并由此带来了考古界的一次不小的“震动”。

据记载,当年考古,以泰东河为界,将遗址分为东西两区。遗址中不仅有良渚文化遗存,并见有汉及唐宋时期堆积,发掘墓葬284座、发现房址8座、灰坑110余座以及水井、灰沟等聚落遗存,出土玉、石、陶、骨器等不同材质遗物近1200件,并出土了两百多具“良渚人”骨架。

如果说,开庄遗址是一处普通先民生活的小型部落,那么蒋庄·五星遗址则是当时的“高级部落”。遗址内,随葬玉璧、玉琮的较高等级墓葬主要集中于墓地南部,而“平民墓”主要位于墓地中北部,这种不同等级墓葬间随葬品的差异,体现了对应的社会分层现象。

蒋庄·五星遗址发掘之前,考古界普遍认为“良渚文化不过长江以北”,挖掘过程中,当泥土里出现良渚文化遗存时,整个考古队都很激动。现场专家不约而同地表示,这一发现填补了长江以北地区良渚文化考古发现的空白。

从这里,我们仿佛看到,几千年前,正处于兴盛时期的良渚古国跨越长江北上,里下河地区由此成为其“边疆”领土。


自然之选的优居之地

蒋庄·五星遗址以及开庄新石器时代遗址是中华文明史的组成部分,它见证了苏中里下河腹地的悠久文化,印证了凡有人类活动的地域,都将会留下历史痕迹的规律。

东台境内何以有这样丰富的遗存?见证过开庄遗址、蒋庄·五星遗址发掘的市博物馆馆长陈怡不禁联想到海安的青墩遗址,在历史上,青墩曾属于东台县管辖。在陈怡看来,先民们定居东台,是有原因的,东台地处里下河东部,东临黄海,境内地势平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特别是随着海岸线的东移,成陆较早的堤西地区土质盐分侵蚀湿度逐年减少,河网稠密、湖荡纵横、土质肥沃,风调雨顺,四季分明,宜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开发。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先民们繁衍生息的栖身最佳之地,这就决定了以东台为中心,青墩遗址、开庄遗址、蒋庄·五星遗址三处相距不远的重要原因。

三处遗址虽然在发掘的时间和地点、以及探方面积上大小不等,出土的遗物品相和等级高低不一,但总的文化面貌特征大同小异。陈怡表示,从目前掌握的材料来看,东台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是一种以里下河流域为主体,其支流为辅助的连横东西、纵贯南北,并以良渚时期为主体的原始文化体系。在这一体系内,蒋庄·五星遗址、开庄遗址及青墩遗址都具有显著的独特风格,是良渚文化与当地文化融合后的产物。

生生不息的文明传承

那些来自历史深处的文物遗址,拭去尘埃,就如同珍宝闪烁着绚丽的光芒。在东台广袤的土地上,丰富的古文化遗迹,以实物形式让东台悠久的文明有据可考。除了开庄、蒋庄·五星两处较为著名的遗址外,东台境内,我们脚下的土地下还有其他诸多古文化遗址。

2011年的泰东河遗址考古,除了蒋庄·五星遗址这一处巨大发现外,挖掘发现的汉及唐宋时期堆积,包括晏溪河遗址、辞郎村遗址、泰河村遗址、摹云村遗址、陶庄四组遗址、陶庄五组遗址、新稽村遗址等古遗址,出土了大量瓷器、骨器、玉器、陶缸、罐、壶等文物,这些重要实物的出土,对研究东台和里下河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史、盐运史,以及泰东河的形成发展等方面,提供了重要资料。据文献记载,唐宋时期东台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盐业生产地之一,泰河村遗址的发掘就清理出宋代盐田遗迹,对研究宋代东台地区的盐业经济有着重要的意义。

2012年勘探的川东港遗址是我市又一处文化遗存。2012年7月的调查和勘探共发现东台镇苏何村遗址、北海村遗址,城东的天洋村遗址、垛南村遗址、四大家遗址、新团村遗址,头灶镇三川河遗址、川港村遗址等8个古文化遗址。2016年对其中苏何村遗址、北海村遗址、新团村遗址、垛南村遗址等4处遗址进行深度发掘,挖掘显示,这四处遗址多处于宋元-明清时期。

窥一斑而知全豹。从这些遗物、遗迹,人们复原出东台先民生态图。我们仿佛看到,在生命进化的漫长岁月里,古代的先民,从原始的农业、畜牧业拓展和延伸着,逐步走向文明和进步。

坐在时光的流水上,凝望着这块生生不息的土地,已今非昔比,旧貌变新颜。当年开庄、蒋庄·五星等遗址上曾经蔚为壮观的诸多探方已经被填平,农作物重新生长在土地上,然而遗址的整体格局与结构均较好地保存下来。历年来,我市对遗址的保护非常重视,建立覆土保护、环境整治、人口调控等系列保护措施,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面统筹的保护模式。

“加大保护投入力度,以世界眼光、科学精神,保护好文化遗址,积极对接上级考古研究单位,梳理遗存遗迹、挖掘历史文脉、讲好地方故事,进一步彰显地方历史人文底蕴。”这是10月7日上午,盐城市委书记曹路宝到我市专题调研,现场查看蒋庄·五星良渚文化遗址时提出的要求,而这也是东台一以贯之的文化追求。(陈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