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挟历史之蕴藉,源远流长!

“四个东台”建设工作方案解读② 智造东台 全力推进产业动能深刻重构-东台报业网

当前位置:东台报业网 > 新闻头条 > 正文

“四个东台”建设工作方案解读② 智造东台 全力推进产业动能深刻重构

来源:未知     点击数:1409     日期:2022-07-26 09:46:03
​智能,是我们这座城市的发展方向,也赋予了美丽东台最澎湃的发展动力。建设智造东台,就是以联动发展理念,推进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持续攀升推动,夯实区域比拼的实力支撑。【目标任务】到2025年,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取得明显进展,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为标杆、“专精

​智能,是我们这座城市的发展方向,也赋予了美丽东台最澎湃的发展动力。建设智造东台,就是以联动发展理念,推进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持续攀升推动,夯实区域比拼的实力支撑。

【目标任务】

到2025年,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取得明显进展,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为标杆、“专精特新”企业为骨干、重大科创平台为引领的发展格局,率先建成全国智能制造示范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级“两业”融合发展试点、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背景分析】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主攻转型升级,推进我市产业质态显著提高,一二三次产业联动发展,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两个百亿台阶,人均超1.2万美元。先进制造业快速壮大,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材料、大健康四大主导产业迅猛发展,全口径工业开票销售超1100亿元,销售超亿元企业达15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五年翻两番,跻身全国制造业百强县市、全国创新百强县市。建成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成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获批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9个、总数全省第一。服务业增加值超500亿元,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个。创成国家4A级景区4家、3A级景区2家,获评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市)、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主要工作】

构建以绿色低碳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深耕实体、三产融合,强化全链发展、量质并举培育优势更突出、韧性更强劲的产业集群。

建设全省制造业高质量示范区。聚力培育电子信息地标性产业,向系统集成、智能终端制造跨越提升,建成精密结构件、印制电路板、光电显示、集成电路、5G等5条100亿级产业链,成为长三角北翼电子信息产业特色基地。做特做强装备制造支柱产业,聚焦装备智能化、技术自主化、产品成套化,精准引建整机龙头,扩大高端市场份额。突破前沿材料、高端康养和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以“延链”拓增量、添分量。提质发展绿色建材、高端纺织传统产业,向新领域拓展、向高附加值转型、向品牌品质升级。

建设全省现代服务业高质量集聚示范区。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做优服务型制造,以“两业”融合强化新兴服务业支撑。引进专业孵化机构运营东湖科技园,建设生产性、生活性两个专业物流园,设立跨境电商产业园。引导企业向“制造+服务”“工业设计+科技”拓展提升,实现从生产制造商向系统服务商转变。实施楼宇经济倍增计划,“一楼一策”引进科技服务、金融保险、总部经济项目,培育直播经济、网红经济等新兴业态。

建设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做响特色农业品牌,做大农业龙头企业,做精重点产业链条,以示范引领做优现代农业特色加快向农业强市转变。增强农业物联网服务能力,推进信息技术在生产环节广泛运用,创成省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市。依托沿海农食融合大健康产业园、三仓绿色食品工业园,招引一批基地型、龙头型、补链型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

培育以智能制造为特质的标杆企业集群

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走在全省前列,创成省“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产业基地。

深入开展“智改数转”三年行动计划。实施诊断服务先行、标杆示范引路、主导产业领航三大工程,实现规上企业全覆盖。“一企一策”“一车间一策”个性化定制改造方案,着力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良率,降低经营成本、能耗水平,促进更多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开展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推动形成一批产线级、车间级应用场景。促进制造业、服务业、农业领域数字化赋能、全方位升级。

全面融入“长三角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发挥富乐华首席数据官制度试点作用,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建设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建成省级“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用好金科森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拓展三次产业、域外企业覆盖面,建成省级工业互联网标识创新应用特色产业示范区。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培育一批优质农村电商品牌。

推进5G网络全覆盖,加快IPv6规模部署,全面建设“千兆城市”打造高速泛在、融合智能的网络基础设施。先行先试打造“产业大脑”,国家级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取得突破。应用5G、边缘计算、IPv6等新技术进行企业内外网改造,创新5G在智慧物流、智慧仓储、智慧农业等场景的应用,形成新型智能互联制造体系。

建立以转移转化为关键的产研科创高地

构建“一核引领、两区带动、全域协同”的创新矩阵,深化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双向融合,巩固省创新型示范城市建设成果,争创国家级创新型示范城市。

实施创新主体倍增工程。做大高企总量,培塑科创龙头,打造头部企业,分类开展精准服务。建成一批投入产出高、规模效益好、运行质态优、具有产业生态主导力的“链主”企业。

推动政校企共建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建成运行富乐华半导体、领东电子信息、碳云新材料、中科智算等5大产业研究院,国家级研发机构取得突破。叫响“网界河创新大会”品牌,提升优质科创平台,集聚高端科创资源,强化与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上海科技交流中心等合作,建立长三角技术转移联盟东台基地,常态化组织产业技术供需对接,实现“离岸研发+本地转化”。

完善“投+保+贷+中介服务”四位一体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用足用活60亿元产业引导基金、10亿元科创引导基金;大力招引天使投资、私募股权、风险投资等各类基金;加大高企融资直通车服务;强化“金种子”培育……加速推动创新链、产业链和资本链“三链融合”。

形成以重大项目为支撑的区域协作格局

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高水平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对内合作与对外开放相互促进。

着力提升园区能级。积极构建“一主一副一轴”新格局。主城区立足“高端智造引领区、创新创业活力区、绿色低碳样板区”定位,推动“一城三区”融合发展,增强产业支撑、创新转化、“两业”融合的整体功能。弶港城市副中心瞄准“世界遗产地、生态康养城、蓝绿创新区”定位,推动“康养+科创+智造”协同发展,打造全国知名的高端康养目的地。S352产业中轴突出陆海统筹、一体发展,串联放大镇域经济的强劲增势。

全面深化产业协作。围绕四大主导产业和9条重点产业链,聚焦长三角、珠三角,把准产业外迁、多点布局的趋势,推行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主动承接上海“五大中心”溢出资源,高标准建设上海产业协作及科技成果转化、上海高端康养、上海优质农产品“三大基地”。高质量建设长三角(东台)康养基地,高起点打造弶港城市副中心,全面导入国际国内优质资源,更好实现借脑借智发展。

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对标先进地区营商环境标准,深化“不见面”审批、“一件事”改革,试行“盐城一码事”管理,实现“一证准营、一码亮证”。聚焦“两重一实”项目,开展全链条集成化服务。高标准推进政务服务跨区域通办,进一步擦亮“东台最懂你”品牌。持续抓好助企纾困政策免申直达,打通为企服务“最后一米”。

推行以集约高效为目标的绿色生产方式

单位GDP能耗水平全省领先,建设零碳产业发展先行区,成为全国知名的高端康养目的地。

大力推进绿色制造。把数字技术应用纳入新上项目联审内容,推行用地集约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园区循环化改造,鼓励引导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提升。

提升集约利用水平。加大投资强度、产出效益等硬性指标约束,严格组织评审,强化效益跟踪,促进资源向重点区域、优质企业集中。实施工业企业ABCD分类指导。加大低效闲置土地收储力度,保障重点项目签约即落地、供地即开工。

增创生态碳汇优势。率先建成近零碳排放示范区。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做大做强风电、光伏,积极发展储能、氢能,争创省级可再生能源发展示范区。开展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示范企业创建。深化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工程示范市建设,推动绿色智造技术研发、专利申请、标准研制、产业应用协同发展,培育一批中国专利优秀奖、省长质量奖,规上企业质量信用等级管理实现全覆盖,绿色智造标准体系基本建立。张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