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挟历史之蕴藉,源远流长!

生态净土成长绿色希望-东台报业网

当前位置:东台报业网 > 综合 > 正文

生态净土成长绿色希望

来源:东台日报     点击数:1164     日期:2022-12-05 10:00:03
从高效农业大县到超级产粮大县系列报道之二生态净土成长绿色希望 12月1日,初冬第一场寒流过后,天空放晴。风景如画的中国美丽海湾条子泥内侧,蓝天白云下,整齐排列的大风车连绵不绝,碧波粼粼的鱼塘连着一碧万顷的

从高效农业大县到超级产粮大县系列报道之二

生态净土成长绿色希望


12月1日,初冬第一场寒流过后,天空放晴。风景如画的中国美丽海湾条子泥内侧,蓝天白云下,整齐排列的大风车连绵不绝,碧波粼粼的鱼塘连着一碧万顷的田野,壮美画卷令人心旷神怡。同行的省沿海开发(东台)有限公司同志介绍,历经8年改良,他们的1.6万亩粮田水稻种植已渐趋稳产。在条北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探索采用干旋耕、干播种、干湿交替的“三干夺全苗”法,百亩实验田亩产达到1250多斤。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研究员张亚东兴奋地说,这对苏北沿海重盐碱地打造“第二粮仓”有着重要意义。

省沿海开发(东台)有限公司地处苏北沿海“拓荒金土地、建设米粮仓”的最前沿。2015年,条子泥新围垦土地交付沿海开发公司,拓荒战役第一时间打响。现已成为东台公司技术权威的尚辉回忆,第一年,他们精选了不同区域的3500亩新围垦的处女地“洗盐改碱”,采取明管和暗管两种方式推进。暗管主要选择在打造生态示范的红蒿地附近区域。水稻生长要求土壤含盐量控制在2‰,而条子泥一带土壤盐分最高可达6.8‰。2016年种植首季稻米时,新开的用于灌溉的三仓河东延段沿途挟带盐碱,到海边时河水里盐分含量越来越高,他们不得不“错时取水、频繁看田”。首季水稻虽然亩产只有460斤,却让大家对未来充满希望。“洗盐改碱”的同时,同步改良土壤。新开垦的土地一年一熟,稻田灌水排碱,稻收后辅育绿肥耕翻肥田,今年又尝试施用纳米有机无机复混肥,以最新技术打牢丰收基础。今年遭遇特殊气候条件,水稻亩均产量依然达到近千斤。

条子泥畔盐碱荒滩变粮田,也是千百年来东台人向海而生、拓海而兴的生动缩影。长江与黄海激情相拥,让这片神奇生长的土地以每年新增万亩的速度年复一年向东延伸,孕育出绿色发展的无限希望。从盐土农业引领示范的大海之滨,到高效农业蓬勃发展的范公堤畔,再到稻香鱼肥的里下河水乡,绿色生态风光无限,粮食大市空间广阔。

与东台公司毗邻而居,沿海开发仓东公司、金东台公司,市农业农村局下属黄海原种场等多家农业企业逐绿而行,竞相发展。上世纪七十年代成立的黄海原种场最初任务是依托生态净土选育棉花良种,如今苏北地区早已不再种植棉花,而黄海场也逐步实现产业转型,集中力量选育稻、麦良种。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本世纪初黄海场两度垦荒拓迁,盐土稻麦种植经验不断丰富。今年夏收期间,国家和省农业专家联动开展的小麦测产,黄海场扬麦39高产攻关田块产量高达788.9公斤,刷新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高产纪录。国家小麦产业体系栽培岗位科学家、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姜东现场掐下一根麦穗细数,穗粒多达62粒,且粒粒饱满,而普通田块平均穗粒数大概在52粒左右。放眼全省,东台沿海小麦产量也是首屈一指。姜东兴奋地说:“这里已成了名副其实的小麦高产典范区。”盐碱地上何以出高产?他解释,剔除气候条件等共性因素,主要是因为耕作讲科学、基地化大规模种植带来农田基地条件好等有利因素。

大海之滨,生态净土,是正在成长的米粮仓,也是生态绿色农产品的集聚地。到目前,我市认定绿色、有机农产品127个,沿海稻米均在其列。其中6个有机农产品均为稻米,4个花落东台沿海。省沿海开发(东台)有限公司负责同志介绍,他们的905亩有机水稻种植基地毗邻中粮养猪场,施的是沼液沼渣、换茬绿肥,不用一粒化肥;田埂边有序排列着一盏盏诱蛾灯,稻田里的杂草全靠人工拔除,不洒一滴农药。去年水稻灌浆期间,有机稻田暴发稻纵卷叶螟,一筹莫展之际,螟虫却神奇消失了。他指着田边“漫步”的麻雀、白鹭,“就是它们立的功。”他感慨:“鸟儿可能会吃些谷子,也会吃掉害虫,食物成链,人鸟和谐,大自然就是这么神奇!”

记者从市植保植检站了解到,我市是全国首批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市,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高于全省8个百分点。全市建成绿色防控示范区99个,其中省级示范区34个,辐射面积61万亩,涵盖全市粮食、瓜果蔬菜等16个主导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作物品种。按作物品种和生态区域,创新集成推广了以种苗处理、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等措施为核心,高效低用量低风险药剂应急防控为辅助的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10余种,为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驾护航。(赵小石 张一峰 徐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