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仁书:从田野上走出的省劳模
清晨4点多钟,晨光熹微。在南沈灶镇贾坝村10组的青椒大棚里,一位农人正忙碌着,除草、抗旱、整枝、采摘,动作井然有序,忙而不乱。
农人名叫徐仁书,今年58岁,人称“青椒老徐”。他不仅是远近闻名的青椒种植大王,还是省劳模、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副高职称的乡村振兴师、东台市农干校特聘讲师。南沈灶镇是远近闻名的果蔬椒乡,青椒种植品种、品质和规模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常年种植青椒面积占全镇总面积的27.2%,而这离不开这位青椒种植“土专家”。
老徐在青椒田里耕耘已有30多年。他善于学习钻研,常年订阅与蔬菜栽培相关的书报杂志,并结合实际琢磨解决青椒栽培中的难题,促进增产增收。2020年,他经过多年实践,攻克了青椒不能重茬的老课题,让青椒种植从一年一季增加到一年二季。他尝试采取多层薄膜覆盖冬季大棚,有效增加大棚内温度,促进青椒在春节前后挂果,实现错峰上市,卖出了好价钱,2021年春节后上市的青椒,每公斤卖到了近10元。
2017年,南沈灶镇建起了果蔬椒乡农业产业示范园,邀请老徐担任技术员,对全镇的青椒种植进行技术指导和示范推广。他二话没说,一个人担起了产业园的栽培管理工作。他尽心尽责,示范园无土栽培青椒和盆栽青椒获得成功,成为省农科院生产实习基地和新品种栽培示范基地。目前,在示范园带动下,青椒已成为南沈灶镇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全镇青椒种植面积已达27000亩。
“劳模应当带动所有农户致富,这是劳模的职责。”老徐这样说过,也这样做着。青椒生长期间,他每天都能接到10多个青椒种植方面的求助电话,有本镇的,也有外乡镇的,他不厌其烦、耐心解答,有的还登门看苗诊病开药方。如今,他建起了好几个技术辅导群,最多的一个微信群有450多位,随时随地为大家释疑解惑、提供指导。
2019年,南沈灶镇在贾坝村建立“六分地”扶贫基地,聘请他担任技术指导员,他投资7800元搭建大棚、平整田地,给六户贫困户无偿使用,并经常进行技术指导。“不是仁书经常来指导,我今年上半年的青椒哪能收入3000多元啊!”说这话的是天鹅村3组的王存和。如今,老徐已成了他家的常客,没事总要去坐坐,从生活上到种植技术上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2019年9月,南沈灶镇的贫困户在徐仁书的帮助下,都已经顺利脱贫。按常理,徐仁书的任务已经圆满完成了,但他仍旧不放心,“脱贫后再致富,要让他们真正过上富日子。”在疫情肆虐时,徐仁书告诉王存和不能放松青椒管理,在大家都没有青椒的情况下你如果有了,就能卖得好价钱。那段时间,王存和一棚青椒收入6000多元,靠劳动真正走上了致富路。(姚子燕 江萍萍 徐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