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局加强监测潜心做好“水文章”
取水样、测水质、传数据……一套完整的监测系统程序,将河道水质监控带入新的时代。
通榆河岸边,惠阳路大桥下,一所生态环境自动监测站静静地矗立,守护着一湾清水。站内一台台高精度的仪器24小时不间断运行,监测指标包括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等常规水质监测项目。除自动监测外,监测人员也会定期前往河边取样,将水样送往市生态环境局实验室检测。
实验室内灯火通明,几名监测人员忙碌在仪器前,把取回来的水样小心翼翼地放进一个个试管里。在这里,水质PH值、氨氮、溶解氧等都将被细细地做出分析。当天经过检验,水样的各项指标均符合相关的水质标准要求。
十三五期间,市生态环境局实现了对水质的全天候预警监测。记者了解到,水质检测数据也定期在报纸、网站和市内各大电子荧屏上进行公布,以科学准确的数据让市民放心用水,保障供水安全。十四五期间,该局围绕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差的要求,按照“全区域全流域全要素”的思路,深入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确保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国省考断面全部达III类。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该局结合“一河一策”的要求,制定8个国省考断面所在7条河的整治措施,深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面源污染管控、河道疏浚、排污口整治,落实76项整治任务。实施水生态廊道建设、重点河道整治等“十大”水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以工程项目保障水质提升。对国省考断面所在的河流,设置镇域交界断面监测点,配套建设22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实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同时,常态化开展生态补水,对水环境治理项目进行“回头看”。着力抓好河道保洁,确保水面干净整洁。进一步加大检查执法力度,重点加强河道沿线企业的执法检查,坚决打击偷排、超标排放等环境违法行为,全力保障水环境安全。(周宴 陶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