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挟历史之蕴藉,源远流长!

老卢的新“丝路”-东台报业网

当前位置:东台报业网 > 新闻 > 正文

老卢的新“丝路”

来源:未知     点击数:1837     日期:2021-04-02 09:35:34
​三月的桑园,显得有些沉静。整过枝的桑条上刚刚吐出几瓣浅绿,在堤西水网地带的几处田埂边,关于蚕桑的话题已“炸”开了花。“多亏了老卢来帮扶,去年我们老两口5亩桑收入4-5万,挣得不比年轻人少。”时堰镇杨沈村69岁的退伍残疾军人周书铁自豪中透着兴奋。“老卢我向你保证,今年春夏秋三季

三月的桑园,显得有些沉静。整过枝的桑条上刚刚吐出几瓣浅绿,在堤西水网地带的几处田埂边,关于蚕桑的话题已“炸”开了花。

“多亏了老卢来帮扶,去年我们老两口5亩桑收入4-5万,挣得不比年轻人少。”时堰镇杨沈村69岁的退伍残疾军人周书铁自豪中透着兴奋。

“老卢我向你保证,今年春夏秋三季扩养不低于350张,收入翻一番,超过60万,明年突破100万……”梁垛镇东平蚕业合作社社长赵荣华环视着108亩桑田和4幢大棚的养蚕农场,自信满满。

他们口中的“老卢”,就是江苏富安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卢克松。

“老卢”资历够老,在茧丝绸行业摸爬滚打半个世纪,全国劳动模范、中国茧丝绸行业终身成就奖、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等诸多荣誉加身,是不折不扣的业界“大佬”。

“老卢”人老心不老,年过七旬仍在田垄上奔波。他带领技术人员送技上门,使养蚕增收成为部分农村60、70人员巩固脱贫成果的“新选项”。他大力推广自动上蔟、智能控温控湿等省力化、简便化养蚕新技术,扶持大户能人兴办蚕桑农场,突破规模化养蚕的“天花板”……

“苏超2号”是富安茧丝绸公司联手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共同研发的新品种,历经三年试养打磨,日前通过江苏省蚕品种审定,今年大规模投放推广。“今年春茧单价预计达到60元,蚕桑亩平收入不低于11000元。”卢克松的预估充满自信。

一根丝拉动二十万蚕农致富!

多年来,卢克松率先在业内探索成功“公司+合作社+蚕农”的产业组织模式,富安茧丝绸产业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近二十年,公司每年从加工利润中拿出三分之一反哺蚕农,进行“二次分配”,已累计兑现1.8亿元。

蚕农富不富,关键看带动龙头强不强。在卓有成效的产业组织以及保护价收购、“二次分配”等惠农措施助力下,富安蚕单产、茧质量、丝等级均做到了行业极致,富安镇被誉为“茧都”,富安茧丝绸公司是业内唯一有能力批量生产6A级顶级生丝的企业。“富安”牌生丝以每吨高出其他品牌5万元的价格优势左右国际高档生丝市场行情,成为爱马仕、香奈儿等国际高端奢侈品倚重的“脊梁线”。

策马“十四五”,卢克松老骥伏枥,壮心不已。

一方面,公司正聚力将产业链条的优势进一步向后道高端织造环节延伸,逐步打响丝绸面料品牌,让龙头的带动力更强。

另一方面,积极牵手安徽金寨等落后富劳地区,将“富安模式”复制推广,带领更多的农民养蚕致富,使产业的带动面更广,奋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丝路”。陆军 高永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