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专家提醒: 抢抓当前主动出击积极预防小麦赤霉病
据气象部门预测,本月下旬有二次过程性降雨,与小麦抽穗扬花期高度重叠。目前大面积小麦早的田块已齐穗扬花,迟的预计要到4月底,前后幅度超过20天,齐穗扬花这一敏感时段与高温高湿天气吻合度高,加大了小麦赤霉病发病概率。农技专家提醒广大农户,抢抓当前全面用药预防,力保小麦丰产丰收。
小麦赤霉病是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属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可防不可治,一旦发病不仅影响小麦产量,还会产生真菌毒素危害人畜健康。据农业农村部、省农业农村厅和盐城市农业农村局预测,今年小麦赤霉病将呈偏重至大流行的态势。全市大面积小麦品种以扬麦、镇麦系列为主,均不抗赤霉病。随着时间推移和气温回升,田间稻桩带菌率还将进一步上升,侵染小麦穗部。
农技专家提醒广大农民朋友,以小麦生育期为依据,坚持扬花初期用药,首次用药后5-7天要全面用好第二遍药。尤其强调首次用药时间要准,要做到“扬花一块、防治一块”。小麦齐穗扬花期间要密切注意天气变化趋势,如果预报有连续降雨天气,可在雨前突击用药,防止降雨错失最佳用药期。
药剂可选用氰烯·戊唑醇、戊唑·咪鲜胺、丙硫菌唑·戊唑醇、氟唑菌酰羟胺等高效药剂品种,停止使用抗性较高的多菌灵类单剂及其复配剂,穗期慎用吡唑醚菌酯、嘧菌酯等刺激毒素产生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白粉病重发田块,要加用三唑酮、戊唑醇等,麦穗蚜防治加用吡蚜酮等,麦粘虫发生重的田块加用相应药剂一并防治。
施药时要用足药量,对足水量,均匀喷雾,电动喷雾器亩用水量30-40公斤,机动弥雾机20-30公斤为宜,无人机防治,亩用水量要在1.5公斤以上。提倡在药液中添加有机硅、激健等助剂,增加渗透性和粘着力,提高农药利用率和防病效果,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在防控小麦赤霉病等穗期病虫的同时,可加入腐植酸或氨基酸等叶面肥,实施药肥混喷,保粒增重,提高小麦产量。(丁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