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智慧聚动能 深耕转型添活力 全市工业经济逆风而行全面起势
在复杂经济形势和疫情防控力度加大的双重压力下,我市工业经济不仅持续保持平稳发展,而且呈现了全领域均衡提质的良好态势。1—7月份累计完成全口径工业开票销售762.6亿元,同比增长31.1%,其中规上工业开票销售累计达496.2亿元,同比增长29.5%,规上企业增长面71.4%。
记者了解到,前7个月全市17个镇区全口径工业开票、规上工业开票,增幅均在两位数以上。时堰镇、沿海经济区、溱东镇等9个镇区全口径开票销售增幅超过30%;高新区、时堰镇、南沈灶镇等5个镇区规上工业开票增幅突破60%。高新区、五烈镇、许河镇等5个镇区企业增长面超8成;经济开发区、沿海经济区、三仓镇等9个镇区企业增长面逾85%。
在经济开发区,“一号产业”电子信息显山露水。领胜、科森高点起步,滚动投入,不断积聚核心竞争力;广谦电子、创励安科技、美客鼎嵘智能装备、喜锐电脑组件、东富龙相继融入,快速裂变,“葡萄串效应”愈发显现。时堰镇合金材料产业正迅速实现由建链补链向强链跃升,正祥、苏创等规模企业向着产业高端加速转型焕发生机;屾盛特种合金、伊勉特精密配件、盛丰流控设备等一批产业项目落地生根,迅速成长为定报企业。头灶镇转变化工园区企业全面关停阵痛为腾笼换凤优势,博润、海柏、盈达等12个项目相继入园,两年盘活利用闲置资产逾1000亩,今年全口径工业税收可望突破亿元大关,创下历史新高……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长三角一体化进入全面“施工期”,高铁时代区域经济版图加速重塑,东台市委、市政府放大格局胸怀,从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中系统谋划,聚集先进制造,坚持绿色发展,加速智能升级,推进全市工业经济持续向好。
绿色智造赋能升级高端攀升。持续5年增幅超过30%的电子信息产业势头不减,领胜、科森等领军企业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积聚企业内生动力,润田科技、广谦、雅森、喜锐、久茂等越来越多科技型企业加盟发展,推进高端通信设备、LED等产业集群爆发式增长为“产业高端、科技尖端”的新经济增长点。目前,全市拥有为苹果、华为、OPPO、小米等手机巨头配套的龙头企业和配套企业120多家,可配套生产近500种智能手机关键零部件。尤为令人振奋的是,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全面进入扩张发展期:领胜城科技再挥大手笔,总投资50亿元新上3C系列组件模组及高性能材料项目在经济开发区开工建设;科森科技保持每年大投入大发展势头不减,总投资12亿元盘活近200亩闲置资产启动鑫科森笔电、智能穿戴研发生产项目;投资东台发展壮大的上海客商朱利民投资24亿元新上精密覆铜基板项目开工,自主研发的IC封装载板填补国内空白……今年上半年,东台四大主导产业完成开票销售302.8亿元,占规上工业的71.3%,增长51.3%,高于规上工业16.1个百分点。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完成开票销售49.8亿元,增长55.6%;高端装备产业完成89.1亿元,增长71.2%。
争星创优深耕转型千帆竞发。从去年的“制造业28条”“科创18条”,到今年的“科技创新五大行动”“加大推进企业上市的激励政策”“土地、资金、用工要素保障和项目推进工作方案”,政策红利激发起全市企业转型发展激情。磊达集团策应国家产业政策、对标行业先进标准,推进环保、安全、效率提升改造,推动生产方式向数字化、精细化、柔性化转变,水泥、钢帘线两大产业双双步入国内质量最好、效益最优行列;富乐德公司覆铜陶瓷基板项目的投产实现了我国关键基础材料的自主保障;贺鸿电子公司5G通讯模组、天线、高频电路板等系列产品制造能力、品质稳定性国内一流;上海电气东台公司成长为国内海上产品系列最丰富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据统计,1—7月份,全市开票销售亿元以上企业92家,比去年同期增加21家,其中10亿元以上企业7家。东台磊达、华源医疗税收已超亿元,达五星标准;中玻超税收5000万元,神龙药业、科森光电、百通达、国华风电4家企业已超三星标准。 (张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