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市政在盐率先引入国际领先技术整形就地热再生工艺两晚翻新一条路



9月25日晚11点,在城中花园南大门前,七辆道路专用施工车辆组成的小车队在北海中路上缓慢行使。其中,打头的五辆橙色车辆格外醒目。灰色老旧的路面在车队驶过后已是崭新乌黑的沥青路面,不过半小时的工夫,便可在新的路面上轻盈行走。
北海中路是今年城市主干道翻修工程之一,区别于以往的市政道路大修,施工中没有轰鸣扰民的机械声,没有运送不停的渣土车,路面没有因铣刨而尘土飞扬,交通没有半幅封闭——低碳、绿色、环保的道路改造出新工艺全部得益于这列橙色车队——英达整形就地热再生机组。
整形就地热再生就是采用专业的再生机组对原路面加热、耙松、添加再生剂及少量新沥青料,新旧混合料一次性碾压成型,该项技术被交通运输部鉴定为国际领先技术。北海中路此次引入的新工艺在盐城地区系首次使用。
在北海路施工现场,7台设备组成的再生机组在一股车道上按顺序依次排开,前3台设备通过间歇式热辐射加热技术对原路面进行递进式加热,使原路面沥青材料充分软化,第4台再生设备对软化后路面进行撒布再生剂、耙松、拌合和初熨平,恢复老化沥青性能的同时初步整平再生路面。第5台设备继续对再生层顶面再加热,第6台设备摊铺少量新沥青料,使新旧混合料完全热焊接在一起,最后压路机进行压实,整套设备过去之后,一条新路就出来了。
机组设备加热使用的是清洁能源,同时也把原路面的每一粒石子都充分利用了,实现了原路面材料100%原价值就地循环再利用,避免了传统铣刨工艺,因开山采石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最大限度地节约了能源。
除了节能环保降噪,就地热再生技术另外一大优势就是施工速度快。在北海路附近上班、居住的不少市民表示,前一天晚上才看到设备进场,第二天这条路就翻新了,出行没有受到丝毫影响。
北海大桥到海陵北路双向6车道2万多平方米的面积,以往需要经过传统的铣刨、清扫、撒油、摊铺等多道工序,翻修要一个礼拜左右的时间,用了就地热再生技术两个晚上就完成了。而且,再生机组设备灵活,进出场迅速,具备的避障功能遇到井盖、灯杆等设备可以自动避让,避免了对市政设施的破坏。
据了解,此次市区10年以上道路翻新改造工程包括范公北路、海陵南路、海陵北路、北海路、东园路5条路,将全部采用就地热再生技术,翻新总面积约19万平方米,施工内容包括道路工程、交通工程及雨污分流工程,整个工程力争10月底完工,相比传统工艺,工期整整提前1个月。(班雪凡 刘进涛 史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