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挟历史之蕴藉,源远流长!

“发展普惠金融 促进乡村振兴”系列报道之二 让普惠金融产品成为百姓身边日用-东台报业网

当前位置:东台报业网 > 新闻 > 正文

“发展普惠金融 促进乡村振兴”系列报道之二 让普惠金融产品成为百姓身边日用

来源:未知     点击数:1394     日期:2021-10-22 10:29:33
金色田野,稻谷飘香。这天,时堰镇红庄村5组村民纪涛喜鹊临门,东台农商行时堰支行工作人员来到他家,在墙上挂上了银行信用户的牌子。90后的纪涛满怀创业激情,但常受资金短缺和贷款难办的困扰。“几年前我办企业,在银行办贷款手续比较繁琐,一个手续常常要半个月到20天左右才能下来,有时还


金色田野,稻谷飘香。这天,时堰镇红庄村5组村民纪涛喜鹊临门,东台农商行时堰支行工作人员来到他家,在墙上挂上了银行信用户的牌子。

90后的纪涛满怀创业激情,但常受资金短缺和贷款难办的困扰。“几年前我办企业,在银行办贷款手续比较繁琐,一个手续常常要半个月到20天左右才能下来,有时还要到村里盖章、所有担保人都要到齐这些条件。现在你看多方便,成为东台农商银行信用户,只要拿手机对着牌子上的二维码一扫,几分钟贷款就能到账。”纪涛边说边便拿起手机比划着,眼里跳跃着兴奋。

金融产品普惠简便的背后是观念理念的迭代更新。这天,时堰支行团队还在村部广场开展现场咨询宣传,向群众宣传普及普惠金融知识,主推金东e贷2.0产品,承诺百姓足不出户就能获得优质便捷的金融服务。“金融产品是现代普通人的日常所需,大家要像上街买菜一样学会熟练使用。”东台农商银行时堰支行行长耿红路热情地向乡亲们推介新产品新理念。

作为一种与风险伴生的特殊商品,金融产品简化方便的背后是对风险的科学精准把控。市农商行除了采取走访调查健全客户信用资料等传统手段外,还注重运用大数据、数字技术等先进科技构建信用体系、风控体系,打造风险把控的“防火墙”。

在该行信息科技部,技术攻关团队正抓紧推进针对普惠金融服务对象的数字建模。总经理王劲松向我们介绍,建模前前后后经过了大概三个月时间,期间充分考虑了农户所从事的行业特性比如他家的田亩数以及所从事的一些其他行业特性,收集了大大小小100多个维度。然后通过抽象、清洗、数据加工,基本上形成客户的360度画像。通过建模的数据分析,得出这户农户应该授信的额度。

风险把控的核心是客户群体信用体系的建立和维护。“针对农户缺乏有效担保的情况,我们主要以个人的信用记录为参考依据,给予一定的信用贷款额度。信用程度越高,贷款额度越大,信用记录越好,享受的贷款利率优惠幅度越大。这样就形成一个信用记录越好、贷款额度越高、贷款利率越低的良好导向。”普惠金融部总经理吴凯告诉记者。

围绕推进普惠金融理念落地,市农商银行针对不同对象量身定制,推出了“金东e贷”“企业信用贷”“学习强国贷”“抗疫增信贷”“村官贷”等多种普惠产品,受到了客户群体的普遍欢迎。生产铸造钢特种合金的时堰镇普林斯铸造材料有限公司今年遇到了上游原材料疯涨导致资金抽紧的坎,市农商行上门提供的“企业信用贷”一下子救了企业的急。董事长徐爱军感慨地说,企业信用贷,简单便捷,及时填补了企业因原材料暴涨而造成的资金缺口,真是一场“及时雨”。

据了解,截至9月末,东台农商银行各项存款余额405.76亿元,比年初增加26.41亿元,增幅6.96%;各项贷款余额282.6亿元,比年初增加22.47亿元,增幅8.63%,总量、增量继续保持全市领先地位。当前,全行上下正全力推进“信用镇、信用村、信用户”的基础创建,加大普惠型金融重点领域贷款投放力度,力争到今年末,全行普惠型金融重点领域贷款余额占比提升5个百分点。

“推进普惠金融的目标是让大多数普通人、尤其是农村人口学会使用金融产品,助力生产,改善生活。我们要通过科学设计,扎实推广,让老百姓像到超市购物、上街买菜一样方便使用我们的普惠金融产品,让金融工具更广更深地融入百姓的日常生产生活,从而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东台农商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韩阳表示,将推进普惠金融更接地气。(陆军 胡春静 徐雪飞 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