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特色田园八园荟萃兴乡村
古色古香的徽式别墅掩映在绿树繁花之间,高高的马头墙上,一幅幅淡雅的水墨画传递出乡风乡愁。别致的竹栅栏挡不住盎然绿意,葡萄园连着桃园,四时鲜果芬芳不断。农民集中居住区中心,一口老水井上镌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醒目大字,一片雅致的墙面书写着地名——江苏省美丽乡村红安。
当年,陈毅同志在安丰作抗日动员报告后,在红安成立了安丰区第一个党支部。如今,村党总支做活土地文章推进绿色发展,实施“一强五带”党建丰产方,带着村民建“八园”、拓富路、美村庄,步步递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连续9年位列全镇综合考核第一名。全国生态文化村、国家森林乡村和省文明村、美丽乡村、水美村庄……一项项国字号、省字号金字招牌纷至沓来。
“八园”包括甜蜜葡萄园、百春生态园、四季林园、农民文化园、缤纷桃园、精品菜园、富民桑园、幸福家园,这是红安人写在大地上的业绩,承载着红安实施乡村振兴的奋发征程。
历史上,红安村工农业都没有特色。10年前,村党总支从国家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中找出路,在全镇率先实施土地流转。村干部与返乡寻找投资门路的蒋进达成合作意向,流转100亩土地兴建葡萄园。一年后,葡萄园里的葡萄成熟了,村民们从新的经营方式里看到了新希望。在此后的10年间,红安村流转土地面积扩增到3000亩,缤纷桃园、精品菜园、富民桑园等富民项目应运而生。
引项目,流土地,村党总支坚守一个原则,不能坏了红安的好风好水,不仅在选项目时把关,而且在服务中引导。早些年,市里镇里推进“一片林”建设,村党总支主动向镇里请缨,承担一片林建设任务。运用市场化的办法,在张灶河畔建成了两侧各10米宽的绿化带,在九组建起了200亩林地。三年前,红安村招引上海植邦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建设晟泽园林,植树造林、打造乡村田园绿色风光带景观。如今,400亩生态林园成了红安最为出彩的景观。
如今的红安,路道河道绿树成荫,各色园区各具特色。在兴产业拓富路的同时,村党总支坚持让全村居民共享发展成果,聚全村之力建设幸福红安。推进村庄环境整治,村两委会一班人统一思想,要把整顿环境与打造美丽景观、方便农民群众融为有机整体。在中心路东侧的垃圾场上建起了全市有特色的农民文化广场,在全市率先建起了328平方米的省级示范卫生室,利用旧厂房改建村级公共文化活动中心,在1500平方米的红安文化健身广场上配齐了健身器材,新建了一座日处理能力达到15吨的污水处理站。毗邻的蚕茧站进行了仿古立面改造,重建了红军烈士墓。建设村史馆 ,把红安历史、耕作方式、农业演变立体式呈现给村民,呈现给四面八方的游客。
幸福家园是红安村聘请南通设计院拿出规划,精心打造的富有品味的住宅区。建设美丽新家园,村党总支依然从做通群众思想工作开始。在上海务工的村民时庆根两次被请回家,最后杨德安亲赴上海达成协议。村民周益林老两口不想拆掉住了几十年的老屋子,杨德安请回他们在无锡打工的女婿梦正军做通了工作。
中心村中间有一条8米宽的幸福大道。大道西侧,配备3000平米的农民广场,广场上有乡村大舞台、康养中心等公益场所。广场两侧,设置两道百米长廊。广场之北,开挖了8亩的人工湖,湖坡生态驳岸,湖边的游步道两侧,有层次栽种垂柳。新建的农家别墅每家配有一个小院落,一块小菜地,一片小花园、一个汽车库,家家户户接通煤气管道。
如今,八园荟萃的特色田园格局正把红安村建成宜业、宜游、宜居、宜养的乡村振兴样板。(张一峰 刘进涛 顾礼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