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系列报道① 夯实路基架构民生幸福路网

【编者按】近年来,我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的要求,把“四好农村路”建设纳入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十大工程”重点推进落实,以“范堤新韵·畅享东台”的品牌理念,进一步推动路网优化提档升级,不仅建成一条条特色鲜明的风景路,更积极打造“农路+”品牌,为地方聚集人气财气。带着浓郁沿海特色的“四好农村路”有颜值、具内涵,成功闯关省评选,入围全国赛,顺利通过“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公示。
头灶镇新合村村部斜对面的公交站牌旁,一辆公交车缓缓停靠,78岁的吕荣官和老伴谈笑着上车,准备将手里提着的一桶蔬菜送给城里的孙子孙女。“有了水泥路通了公交,我们年纪大的很方便,安全而且免费,就经常送蔬菜给孙子孙女,自己还能到东台市区逛逛。”吕荣官说道。
新合村距离头灶集镇约6.8公里,得益于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村部门前的主路由原来的3.5米扩宽至6米,公交车每天6趟往来村镇间,镇与市区也早已通公交,进一步解决了老人的“探亲”难题。
路通百通。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改善农村通行条件纳入每年的为民办实事工程大力推进。“十三五”期间累计投资 120亿元,依托“三横六纵”国省干道框架,全面完善提升农村公路网络。截至2020年底,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4212公里,其中县道500公里、乡道413公里、村道3299公里。14个镇全部接通二级及以上公路,实现行政村通双车道四级公路和320个规划发展村庄通等级公路两个“全覆盖”,三类以上桥梁比例97.5%,今年实现四五类危桥“清零”。农村地区通达水平显著提升,自然村通等级公路由原来的5分钟缩短为2分钟,建制村通县道由原来的15分钟缩短为7-8分钟。
在建好农村公路基础上,我市以市场和群众出行需求为导向,优化整合城乡交通运输资源,开通51条城市和镇村公交,单程运营1118公里,完成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革,构建城市公交、城镇班线、镇村公交无缝衔接的三级城乡客运服务网络,拉近城乡距离,缩小城乡差距,年服务群众出行1800万人次。每日,从堤东到堤西,从县道到村道,一辆辆拉近城乡居民距离的镇村公交、城乡客运欢快行驶、迎来送往。经常与老年人团队进村游玩的摄影爱好者老崔表示,得益于党委政府在农村公路及交通运输上的投入,老年人市域内“自主游”更加安全方便,大家走进红安、红庄、甘港等一大批网红村游玩拍照,退休生活愈来愈丰富,“满满的幸福感!”
不仅如此,我市还通过“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市场运作、公司运营、财政补贴”的运营模式,开通运行41辆校车,辐射覆盖15个镇区的小学生,以交通力量护航乡村孩子上学路。
载誉而行,市委、市政府以民生福祉为己任,继续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民生工程落在实处。今年,我市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四好农村路”建设部署,不断打通路网体系的末梢神经和连接农村的“最后一公里”。2021年度计划项目总投资1.5亿元,完成全市各镇70公里农村四级公路提档升级,危窄桥梁改造任务109座,实现全市四五类危桥“清零”。截至目前,已完成45公里四级公路提档升级改造,25公里道路正在施工。危窄桥梁修复已完成60座,正在施工49座。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实施19条道路,60公里,已累计完成38公里。(陆军 叶海慧 黄伟伟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