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改革 赋能成长 助力发展 我市扎实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日前,高新区贺鸿电子公司以“铸魂、育人、保障”为立足点,通过强化政治建设、赋能成长、维权服务、聚力保障等重点,开启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新引擎,不断激发产业工人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产改以来,13名优秀产业工人走上技术管理岗位,职工创新团队获得专利50多项。
贺鸿电子的做法,是我市扎实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的缩影。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点题、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改革任务。东台作为全省产改试点市之一,去年以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建带工建“三创争两提升”活动为抓手,加快构建党建、产改、工建一体推进长效机制,注重政治引领、品牌培树、载体建设、赋能培养等重点,在强化职工向心力、维护职工权益、提升职工技能上发力,使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上“快车道”,全市数万劳动者也因此享受到改革带来的丰硕成果。
实践中,市总工会牵头,在全市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中加强党务工作者专业化建设,通过派驻党建工作指导员,开展“思政教师进企业”、“班前班中班后3个一刻钟学习教育”等活动,引导广大职工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统筹推进基层党组织和工会工作,针对小微企业建立30个党工共建组织试点,打造引领工人队伍、服务工人群众的“暖心驿站”。持续开展“万名最美劳动者”“东台工匠”“劳动模范”遴选活动,选拔培树一批科技创新、技术攻关、行业管理、道德模范典型,以榜样力量影响一个班组、带动一条生产线。
同时,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全面开花,争创产改党建引领品牌、技能培训品牌等十大各具特色品牌,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大力鼓励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等职工创新活动。去年以来,共开展企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5个批次,申报1610人,认定合格1369人,涌现职工发明创造200多件。在提升产业工人技能素质方面,紧扣“培养一支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目标,开展锻造千名高技能人才、培树万名职工技术能手活动,确保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落地生效。去年以来,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7万多人次,发放技能提升行动专项资金5086万元,补贴人次和专项资金使用进度均居盐城市前列。目前,全市技能人才总量突破3万人、高技能人才突破5000人。
把维护工人合法权益作为产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展一百个模范职工之家创建活动,并辐射全市各镇区,为保障职工权益搭建平台载体。健全向一线产业工人倾斜的分配制度,依法加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以“薪酬之稳”保障“民生之稳”。重抓职工密集区域公交网络建设,开展职工法律援助行动,创新“互联网+”普惠性服务,创新成立园区“职工权益保障委员会”,切实保障职工权利满足职工所盼。市总工会持续开展夏送清凉、金秋助学、住房条件改善等民生工程,重点关注伤残重病、贫困农民工等特殊群体,连续14年对下岗失业职工困难家庭进行慰问,着力解决困难职工所急。(戴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