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攻关培训指导两手抓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实现规模化推广
8月17日,在唐洋镇众新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千亩示范基地,两台大型植保无人机正来回飞行施药。地里,一排排玉米叶片碧绿、植株健壮,一垄垄大豆苗生机勃勃、郁郁葱葱。
“无人机正加紧喷施叶面肥,积极预防高温热害。”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薛根祥说,基地采用“两行玉米加四行大豆”复合种植模式,品种选配为苏玉42和荷豆12。目前,玉米处于抽穗扬花期,大豆处于开花结荚期,预计今年玉米亩产460公斤,大豆亩产120公斤左右。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农业农村部推广的一项技术,改单一作物种植为高低作物搭配间作、改等行种植为大小垄种植,这种种植模式能充分发挥玉米边行效应和大豆固氮养地作用,有利改善土壤条件、提升土壤地力,是稳玉米、扩大豆的有效途径。今年以来,我市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专题研究出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实施方案,依托集体农场、农民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抓实抓细大豆玉米带状种植示范推广,实际种植面积4.44万亩,超出年度任务1.29万亩,力争实现“玉米基本不减产、增收一季大豆”的目标。
为解决复合种植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我市坚持科研攻关和培训指导两手抓,确保复合种植取得实效。强化科研攻关,确保栽培、绿色防控、农机融合等关键技术熟化。在推广“2+4”模式基础上,多点开展不同模式、不同株行距配比、不同品种等比较试验,积累复合种植数据,择优推广示范。根据我市东西部地区不同草相和大豆甜菜夜蛾发生特点,分区域开展大豆玉米除草剂防效比较和甜菜夜蛾防治药剂试验,总结集成复合种植绿色防控关键措施。先后购置和改进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机械24台套,开展农哈哈(2+2+2模式)、舜农(2+4模式)两种专用播种机具和本地改进机具的比较试验,切实提高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水平。
健全市镇村三级培训机制,累计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培训16场次,培训基层农技人员、规模种植主体及农户2000多人次,依托示范片、攻关方建设,先后组织6次观摩培训活动,真正做到“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以点带区扩面,加快实现技术进村入户。组织市级技术人员分工蹲点到重点镇和示范片,紧盯苗情长势,及时做好关键技术生产指导。
(记者 刘晓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