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挟历史之蕴藉,源远流长!

昔日不毛地 如今稻花香 东台沿海盐碱地长出高产水稻-东台报业网

当前位置:东台报业网 > 新闻 > 正文

昔日不毛地 如今稻花香 东台沿海盐碱地长出高产水稻

来源:东台日报     点击数:2135     日期:2022-10-10 09:32:47
金秋十月,丰收在即。在沿海条北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内,原盐城市农委主任茆训东正带着他的团队在农田里查看水稻长势。茆训东轻轻地捧起一束稻穗抚摸着饱满的稻谷自豪地说:“这水稻跟乡下田里种的基本没差别,今年长出的单季水稻亩产能达到800公斤。”4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太阳一晒冒盐花的景

金秋十月,丰收在即。在沿海条北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内,原盐城市农委主任茆训东正带着他的团队在农田里查看水稻长势。茆训东轻轻地捧起一束稻穗抚摸着饱满的稻谷自豪地说:“这水稻跟乡下田里种的基本没差别,今年长出的单季水稻亩产能达到800公斤。”

4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太阳一晒冒盐花的景象,这一带盐碱地土壤平均含盐10‰,最高近40‰,而水稻生长必须将土壤含盐量控制在2‰以下。在茆训东教授团队的技术攻关下,今年他们种植的5300多亩地预计可产500万斤粮食,大概能为15000人提供一年的口粮。

“这片土地是典型的粉沙土,土壤颗粒非常细,但沙性又很强,干的时候像面粉,湿的时候像淀粉,耕作性和夺全苗难度非常大。”茆训东教授说,在东台他们创造了“三干夺全苗”法,用干旋耕、干播种、干湿交替的管理来夺取全苗,目前已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他们还创造出快速脱盐的新方法,既抑制了严重返盐,又有效满足了水稻对土壤、养分、空气、水的需求。今年选用的高产粮种也为后续高产提供了技术储备。

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茆训东教授带的团队自2014年以来围绕盐碱地快速高效改良进行科技探索,大量的试验示范形成了系列创新成果。此次滨海重盐土高速高产高效改良技术创新与集成试验示范课题,将进一步促进沿海盐碱地加快改良进程。

当下江苏东台条子泥分外美丽,蓝天白云下,海浪不惊,湿地辽阔,候鸟成群,掩映在其中的大片大片的稻田越发金黄,满目丰收在望。“如果能够实现水稻季1000公斤左右的单产,小麦季500 甚至600公斤左右的单产,那么我们就可以实现稻麦年产吨半粮。”茆训东教授说,在东台沿海这片希望的田野上,达到这个标准意味着我国盐碱地改良在产量上将突破新的高度。(班雪凡 刘进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