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融合发展新境界
本报评论员科创服务示范地、现代物流枢纽地、生态旅游目的地、融合发展新高地——这不只是我市现代服务业前景展望,更是有着坚实基础的发展路径和奋发目标。
与城市发展同步攀升,与新兴服务业互融并促,与现代农业联袂互动,借力良好生态积聚优势,乘着互联网飞向世界……多元融合,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多样化和高品质升级,在主导产业中占比不断攀高的同时,持续放大服务业对先进制造、城市能级的支撑功能。去年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11.5亿元,占GDP比重达48.7%,多项指标位列盐城之首。
以更快步伐打好服务业融合发展主动战。围绕服务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大健康“三新两特”五大主导产业,积极塑造未来技术应用场景,培育孵化一批韧性强、潜力大的科技服务企业。把握好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新一代科技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加快公共服务和生产生活服务智能化转型,打造智慧民生、智慧旅游、智慧养老等高品质服务。依托东台地处长三角城市群和“百河之城”地理优势,发展多式联运,完善物流网络,打造以信息化手段和连锁经营模式为特点的现代物流业。激发农投公司、邮政公司、咖妃电商等龙头企业创新活力,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创塑东台电商品牌。立足生态世遗和文化非遗,持续推进“五心旅游”,打造东部生态游、西部文化游、中部乡村游,叫响“一路走来·还是东台”亮丽品牌。
以更硬举措打好服务业融合发展攻坚战。坚持引育并举,激发鲶鱼效应,加速本地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发挥乘数效应,通过“高大上”项目对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提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健全现代产业体系。紧扣两业融合,做优发展载体。加强先进信息、科技、物流等支撑产业升级的基础设施建设,争创省级物流园区、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等。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高端产品研发服务等领域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先进产业集群,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新增长引擎。聚焦产业转型,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做精5分钟便民圈和15分钟生活圈,加快发展健康、养老、育幼、文化、旅游、体育、家政、物业等多样化生活性服务业,更好满足人民高品质生活的需要。
当前和今后是我市服务业负重爬坡、跨越发展的黄金时期,要牢固树立全局一盘棋思想,牢牢抓住带有全局性、普遍性的问题,集中资源、凝聚共识,协同作战、合力推进,奋力构建融合动能强劲、业态结构高端、区域特色鲜明、辐射功能强大的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