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数字技术转化为群众触手可及的健康守护——为民服务护健康集中采访侧记
“我觉得东台县域医共体建设更扎实、更细致,总体框架没有变,内容更丰富了。”4月15日,《健康报》记者高艳坤时隔一年再次深入东台采访,由衷发出感慨。
当天,国家卫健委组织中央及省市主流媒体到东,开展“为民服务护健康”集中采访活动。记者团深入城乡,走访三甲医院与村卫生室,观摩数字健康驾驶舱及智慧医疗终端,实地感受数字技术赋能区域医共体建设成果,以及由此构建的市镇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
在市人民医院数字健康驾驶舱内,大屏实时跳动着全市医疗机构诊疗数据。各媒体记者跟随讲解员观摩审方、影像、智慧急救等十大中心,见证数据如何重塑医疗流程。驾驶舱通过整合诊疗数据、优化资源调度,该院实现全域医疗健康服务“一屏统管”,推动人员、技术、服务、管理“四下沉”,构建起没有围墙的三甲医院服务体系。
基层群众用药是媒体持续关注的焦点,在审方中心,记者团围着相关负责人,就中心运作、用药安全等问题详细采访。
“全市436家医疗机构的医生每天为患者开具的处方都要经过审核,实现合理用药、精准用药的要求。”集中审方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信息系统通过对接电子健康档案和历史处方库,实时预警过敏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风险,通过人工和智能审核,实现每方必审、每方必查,有效实现药品拆零销售、存量监控,以最小剂量精准治疗。
十大中心投入运行以来,年均服务25万人次,带动基层医疗质量整体提升,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从改革前的75.23%提高到95.36%,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从改革前的24.51%下降至14.75%。
在梁垛镇临塔村卫生室现场演示中,医师将村民血液样本装入恒温存储仓,无人机仅用不到8分钟便完成5公里配送,较陆路运输时效提升3倍。
去年开始,我市依托联合飞机集团布局“低空+医疗”,利用无人机在市镇村三级医疗机构之间建立低空航线,通过无人机的机动性和高效性,实现检验样本、急救药品“30分钟空中达”。
临塔村依托智慧医疗系统,构建起远程会诊平台、电子病历云共享系统与智能药品调配网络,使常见病诊疗、慢性病配药等基础医疗服务足不出村即可完成。时堰中心卫生院则创新“健康管家”模式,通过智能随访终端实时监测慢性病患者数据,结合分级诊疗机制制订个性化方案,同时运用5G远程会诊平台实现与三甲医院的实时联动,形成从基层首诊到精准转诊、远程协诊的完整闭环。(叶海慧 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