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配置公共绿地 改善提升居住质量 东台持续打造高品质生活圈
四月早晨,通榆河畔的紫藤廊架下,市民陈丽平带着孙女正在辨认花草品种。
午后时分,网界河无界汇智慧公园的草坪上,熊玲玲和她的朋友们利用周末露营野餐。
华灯初上,何垛河畔的主题公园内,摄影爱好者们架起三脚架,定格滨水绿岸的璀璨夜景。
源于全市多处开放共享绿地,本月中旬,江苏第三批开放共享绿地清单“上新”,东台有5处开放共享城市绿地上榜,分别是体育公园、通榆河风光带(南延)、北海广场、体育广场、海道桥桥头公园。至此,我市三批开放共享城市绿地达到21处。
自2022年全省启动“乐享园林”民生实事工程以来,我市持续推进“公园城市”建设,以300米见绿、500米入园为目标,重点推进口袋公园、城市绿道、公共空间林荫化、滨水绿岸等建设。截至目前,口袋公园总数超过100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7平方米,总面积超20公顷。
2023年,城市更新与功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启动。至今,我市累计投入超200亿元,推动城市从功能完善迈向品质跃升。
建立“体检、规划、更新”联动机制,持续打造高品质生活圈。
供给端,推出东关幼儿园东侧、张謇纪念馆周边等区位、生态优势明显的地块建设一批“好房子”,改善提升住宅品质。需求端,创新构建“五维驱动”购房促进体系,通过“企业购”支持市场主体发展,“换新购”激活改善型需求,“安置购”打通棚改安置通道,“定制购”满足个性化需求,“人才购”强化招才引智,形成政策协同效应。特别在存量房去化方面,建立“以购代建”机制,将存量商品房转化为安置房、保障房,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城市品质的提升,既需大刀阔斧的基建,更需润物无声的治理。
在百岁园邻里中心施工现场,百余名工人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室外管道、景观铺装等配套施工。这座总投资约2.4亿元的全龄生活综合体,身兼智慧菜场、托育中心、党群服务、文体空间多项功能,自开工以来就备受关注。
与此同时,我市第三家街道级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金海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本月初已在吕嘉园小区正式投入运营,填补了该区域综合养老服务空白。
“去年刚刚搬进新家,现在下楼就能吃现成的,日子是越过越敞亮。”吕嘉园的朱爷爷乐呵呵地说。
作为南北向的城市次干道路,红兰路两侧居民区密集,连通多条主要道路,该条道路与金海路交叉口狭窄,人车混行,经常拥堵。面临同样问题的还有吉庆路与金海路交叉路口。在交通高峰时段,金海路的车流量最高达到每小时2700辆,远超道路原本的承载能力。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市住建局联合相关部门,依托新型警务运行体系,分析研判“人、车、路”等要素进行针对性改造,曾经拥堵的道路焕然一新,通行能力得到显著增强,车辆、行人各行其道,市民出行的安全系数大幅提升。
目前,范公路片区更新、红兰路堵点改造、东园路沿线疏导,红兰路西延、景三路、东进路改造等一批循环路网建成通车。泰东河路、宁树路、惠民西路、新民路堵点改造等一批工程正在或即将实施。
聚焦产业发展和群众需求,我市以“未来视野”优化空间布局,完善服务功能。到年底,随着金融服务中心等一批功能项目建成投运,15分钟生活圈、5分钟便民圈高质量全覆盖。(顾春晖 陈社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