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挟历史之蕴藉,源远流长!

科产融合“打头阵” 厚植优势谋新篇-东台报业网

当前位置:东台报业网 > 新闻 > 正文

科产融合“打头阵” 厚植优势谋新篇

来源:未知     点击数:491     日期:2025-08-08 09:47:30
本报评论员市委十五届九次全会擘画的蓝图中,“科技创新”作为关键词被反复强调。全会明确提出,要聚焦实体根基,不断厚植科产融合“打头阵”的竞争优势。这既是对新发展理念的深刻践行,更是东台面向未来构筑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经济发展的转型期,说到底是全新蝶变的关键期。我们要深刻认识

本报评论员

市委十五届九次全会擘画的蓝图中,“科技创新”作为关键词被反复强调。全会明确提出,要聚焦实体根基,不断厚植科产融合“打头阵”的竞争优势。这既是对新发展理念的深刻践行,更是东台面向未来构筑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经济发展的转型期,说到底是全新蝶变的关键期。我们要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不是锦上添花,而是生存之道。全会明确提出要高水平建设国家创新型县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构建创新链赋能产业链、产业链反哺创新链的良性循环。

以创新主体培育夯实科产融合根基。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突出创新主体地位,东台已形成富乐华半导体、晶澳太阳能等一批创新标杆,但整体上仍存在“星星多月亮少”的问题。要实施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强化领军企业培养,重点支持富乐华创省重点实验室、耀鸿创中国潜在独角兽、晶澳建成世界“灯塔工厂”等,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成长梯队。特别是要发挥开发区、高新区等5家省级以上科技孵化器育苗功能,争创标杆级、卓越级孵化器,以双核驱动、全域协同创新格局,让更多科技幼苗长成产业大树。

以产业链创新破解“卡脖子”难题。科技创新不能“撒胡椒面”,要聚焦产业链的痛点和堵点。要瞄准产业链供应链卡链处、断链处,建立企业出题、高校解题协同创新机制,以产学研合作为抓手,加速创新成果转化。在智能制造领域,要推动“人工智能+”和新一轮“智改数转网联”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在新兴产业领域,要依托功率半导体、3C、储能等产业研究院,持续推动16条重点产业链筑峰强链、扩大规模。同时,也要抢抓未来产业先机,延伸低空经济产业链条,率先布局氢能储能、具身智能等新赛道,大力招引优质项目。

以要素聚合构建最优生态。科技创新需要阳光雨露的滋养,要进一步畅通金融活水、引育人才菁英、厚植政策沃土。要放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效益,促进科技企业与金融资本精准对接;要发挥黄海英才湾等人才蓄水池作用,构建全链条引才机制,重点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与高技能人才;要深化与科研机构合作,推动更多产学研项目落地转化。通过构建“政策扶持+金融支持+人才支撑”的创新服务体系,让各类创新要素在东台充分涌流、深度融合。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我们要以全会精神为指引,将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乘势而上、砥砺前行,持续奏响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最强音,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谱写更辉煌的东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