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挟历史之蕴藉,源远流长!

惠民提质“作示范” 民生答卷见真章-东台报业网

当前位置:东台报业网 > 新闻 > 正文

惠民提质“作示范” 民生答卷见真章

来源:未知     点击数:663     日期:2025-08-12 09:18:43
本报评论员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民生工程要解民忧更暖民心。我们要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均衡供给,在实现高考“高原筑峰”的同时,加快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市、融合教育示范区创建,让校园足球等特色教育惠及更多孩子;深化“三医联动”改革,推动市人民医院国考达A等次、市中医院跻身全国县域

本报评论员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民生工程要解民忧更暖民心。我们要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均衡供给,在实现高考“高原筑峰”的同时,加快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市、融合教育示范区创建,让校园足球等特色教育惠及更多孩子;深化“三医联动”改革,推动市人民医院国考达A等次、市中医院跻身全国县域中医百强,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健全“一老一幼”服务体系,既加快市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抢占银发经济新赛道,同时配建社区托育点拓展育婴服务新市场。这些举措不仅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更要回答“好不好”的课题,真正把民生工程建成民心工程。

就业增收要拓渠道更重质量。面对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需求,我们既要巩固制造业、建筑业等传统就业“蓄水池”,也要培育低空经济、家政服务等新就业增长点;既要“点对点”的招聘会促进充分就业,也要开展技能培训推动高质量就业。特别要用好“黄海明珠”人才计划等,让“人才活水”激荡“产业春水”。当更多群众通过稳定就业端牢“饭碗”,共同富裕的基础才能更加坚实。

城乡融合要塑颜值更提品质。在城市,我们要坚持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方向,因需制宜开展城市“微更新”“微改造”,因地制宜推动产城融合;在乡村,要深挖乡土特色资源,建设一批既有“产值”又有“颜值”的具有东台乡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与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尤其要聚焦“一老一少”,构建全龄友好型社会——为老人建设适老化设施,为孩子打造安全游乐空间,为青年提供创新创业舞台。这种对“全域美”的追求,正是东台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生动注脚。

安全底线要筑根基更显温度。我们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从“东亭善治”品牌深化到市镇村三级综治中心建设,从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到“安全生产”治本攻坚,本质上都是对“生命至上”的坚守。要特别关注特殊困难群体,主动发现、精准救助。当每个市民都能感受到“被守护的幸福”,城市的安全感才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当前,20件为民办实事项目正在全力推进,我们要带着责任抓推进、带着感情抓落实,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实干担当,把“规划图”变成“实景图”,确保每一分民生投入用在刀刃上。

只要我们始终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就一定能绘就“民生更暖、民心更聚”的幸福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