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锐福以技术创新推动绿色航运
激光焊接设备高速运转,扫描定位系统精准地将一枚枚微型电芯串联成组;另一侧,纯白色的船用电池整齐排列,正在进行最后的性能测试,即将发往新加坡。这样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在迈锐福能源科技的生产车间里已成为常态。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8月企业订单同比增长近100%,全年销售额预计实现70%高速增长。
在这家专注于新能源船舶电气化与智能化的企业里,智能化设备与熟练工匠实现了完美配合。面对复杂的非标定制需求,特别是多规格、小批量的叉车电池订单,工人们凭借丰富经验灵活调整产线,确保每一种特殊尺寸的电池都能精准交付。这种柔性生产能力,成为迈锐福赢得市场差异优势的关键所在。
自2022年落户经济开发区以来,迈锐福能源科技已快速成长为行业标杆。创始人王龙超从传统船舶动力研发转身创业,依托广州鹏辉能源的产业资源和广西师范大学低碳能源材料实验室的技术积累,构建起完善的自主研发体系。通过自建电池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并与中南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迈锐福成功研制出防护等级达IP67的船用磷酸铁锂电池,将热失控响应时间缩短至0.2秒,安全性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目前,公司主打产品包括新能源船舶锂离子电池系统、船用充电桩推进控制系统以及电池模组和管理系统,全部为自主开发并拥有核心专利。其中80%的订单集中在新能源船舶电池动力市场。据王龙超介绍,企业正在与三峡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高校推进产学研合作,联合开发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的新型电池材料,该项目已进入关键阶段,预计明年可以小批量试产。
“我们希望电池既是安全的,又能实现高能量密度——成为所谓的‘六边形战士’,”王龙超表示,“在正极材料方面我们已取得重要突破。”经过三年的研发,企业在这个相对小众的赛道中找到了差异化优势,让新材料工艺朝着量产目标稳步推进。
在政策与园区支持方面,经济开发区持续为企业提供从创业担保贷款、场所租赁补贴到人才公寓和知识产权服务等全方位扶持。随着产能迅速饱和,迈锐福正在推进二期扩建计划,新厂区占地50亩,规划建设3条全自动模组生产线,总投资5亿元。预计2026年实现年产能10万台套,每年可替换1000艘老旧柴油船,减排二氧化碳超10万吨。
更加值得关注的是,企业战略正在向海外市场倾斜。“二期产能中将有60%-70%用于应对国际需求,”王龙超透露。继新加坡订单后,企业正在积极布局更广泛的国际业务网络。
从解决内河污染到驶向蓝色海洋,从技术自研到参与制定国家电池动力能源法规,迈锐福不仅带动了5家本地配套企业加入绿色供应链,更成为中国新能源船舶领域一支迅速崛起的力量。而在王龙超看来,这一切才刚刚开始:“新能源船舶是航运业的未来,更是我们这代人的责任和使命。”(唐雅 夏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