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路改造今年总里程逾一百公里
记者日前从市交通运输局了解到,全市今年农村公路改造项目共计66个,总里程107公里,其中沥青路面道路34条,里程达65公里,约占改造总里程的61%。
弶港镇尖南线是尖南村连接外界的致富路。村里每年丰产的莴苣,正是通过这条路销往上海、南京等地,打响了特产知名度。这条路沿路设有6个收购点,每年发出的莴苣、西蓝花等蔬菜约2000吨。今年,这条路拓宽改造后为7米宽的沥青路。
村民陈桂琴脸上洋溢着喜悦:“路好走了,下地干活、出门卖菜都更方便了。”
“路况好了,运输车辆也更愿意进来,村民种植的大棚蔬菜销路更不用愁了。”蔬菜收购商蒯红才说道。
今年,弶港镇共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4条,总长9.5公里,全部是水泥路面改为沥青路面。新街镇、五烈镇等地也陆续推进道路黑色化改造。
黑色道路的建设有力推动多个产业特色村实现新发展。五烈镇甘港村实现景区道路全面黑色化,先后获评“江苏水美乡村”“江苏最美乡村”。新街镇方东村建成黑色路面7.6公里,实现了从致富路到旅游路,再到美丽路、幸福路的跨越转型。新街镇东海村连续两年实施3条、总长7公里的沥青路建设,村内大棚蔬菜外运更加顺畅,贝母加工厂也顺利投产,辐射带动周边村民种植中药材。安丰镇九桥村,境内352省道、老204国道、新丰路等沥青道路穿村而过,便捷的交通助力该村提前完成经济薄弱村摘帽目标。
“十四五”以来,我市提档升级农村公路377公里,新改建桥梁345座,成功打造“农路+旅游”“农路+产业”等特色品牌,又成功创成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并于2022年创成全省农村公路建设示范县。
黑色道路建设已成为串联和美乡村各要素的关键纽带。344国道片区黑色道路廊道横跨4个镇、15个村,覆盖面积161.66平方公里。片区内已创成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8个,实现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协作协同、美好生活共建共享。
沥青路面具有行车平稳、噪音小、扬尘少等优点,安全性与舒适性显著提升。从长远来看,其养护成本相对更低,全生命周期经济效益更高。一条条变得更黑、更宽的乡村路,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快车道”,持续提升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叶海慧 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