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一朝一夕”服务网 撑起“一老一幼”幸福伞
“一老一幼”,一头关乎“夕阳”,一头维系“朝阳”。近年来,我市以“一老一幼”整体优化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全方位构建起老有颐养、幼有善育的民生服务体系,让幸福的触角延伸至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走进启平街道长者食堂,饭菜香气裹挟着欢声笑语。不少老人三五成群相约而来,刚打好的热乎饭菜摆上餐桌,大家一边用餐,一边拉着家常。“在这里吃饭,顿顿不重样,80岁以上只要6元,比家里还方便!”社区居民金政的话里满是满足。
这样的幸福场景,正随着农村老年人助餐点的建设向乡村延伸。今年,我市总投资420万元推进农村助餐服务,计划建成15家面积超50平方米的助餐点。目前,东台镇、安丰镇等7个镇区的助餐点已投入使用,剩余8个将于10月底完工。
助餐服务只是我市养老服务体系的一角。从城市到农村,一张多层次、全覆盖的养老服务网络已全面铺开,全市先后建成4家城市街道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2家社区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以及其他镇区11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全市范围内改造提升36个村居标准化互助养老睦邻点。
服务的温度,更体现在对特殊群体的精准关怀上。全市7.2万老年人享受政府购买的居家上门服务,1506户特殊困难家庭完成免费适老化改造,3105户空巢独居老人家庭装上一键呼叫装置。“银龄志愿者”开展送餐、义诊、义演等活动;“智慧养老”数字化平台上线运行,让服务更精准高效。
“宝宝,跟着老师一起拍拍手!”在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的亲子体验馆里,一场针对0-3岁婴幼儿的公益亲子活动正在进行。幼教老师带领孩子们做游戏,同时手把手指导家长如何进行科学互动。这个改造升级后的家庭教育服务点,每周二的亲子活动和定期家长沙龙,已成为年轻父母科学育儿的“充电站”。
作为全市妇幼保健服务的龙头,市妇幼保健院将服务延伸至儿童成长的每一个关键环节。针对“小胖墩、小眼镜、小星星、小骨干、小蛀牙”等儿童常见问题,医院更牵头成立近视、龋齿、肥胖、脊柱侧弯4个专病管理中心,通过医共体系统实现医防协同、技术下沉,让每一个孩子的健康都有“专属守护”。
“幼有善育”的底气,来自托育资源的持续扩容与提质。我市依托市妇幼保健院建成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同步打造月子托婴中心,提供17张新生儿护理床位;25家公办幼儿园完成托幼一体化改造并投入运行。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托育机构50家,其中托幼一体化机构44家,提供托位3760个,每千人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4.25个。
“一老一幼”的需求,是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牵动着每个家庭的关注。在养老服务上,我市既抓硬件设施的“织网”,又抓服务质量的“提效”,让老年人不仅“老有所养”,更能“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在托育服务上,既解决“托育难”的现实问题,又聚焦“育得好”的核心需求,从健康监测到科学育儿,全方位护航儿童成长。
如今,行走在我市的城乡社区,长者食堂的烟火气、托育中心的欢笑声、适老化改造后的便利场景、亲子互动的温馨画面,共同勾勒出“老有颐养、幼有善育”的幸福图景,“朝夕美好”愿景照进了更多的家庭。(王茜 王苏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