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和平:筑梦“现代蛋品王”
虽是数九寒冬,时堰镇姜林村双马养殖场的智能鸡舍内却温暖如春,自动环控、自动饮水、自动投料饲喂、自动中央集蛋等智能化场景随处可见。养殖场西侧占地18亩,投资1000万元的600平方米冷库和多功能仓库,钢结构厂房正在封顶。这是共产党员、青年农民、转业军人刘和平创办的养殖场景。
不恋铁饭碗 自主创业闯市场
2009年12月,31岁的刘和平服役12年后转业在盐城一家地税局工作。然而,刘和平却并不满足无忧无虑、按部就班的生活,5个月后,他毅然辞去这令人羡慕的“铁饭碗“,回到家乡寻找创业致富的路子。
创业,一切从零开始,连续十多天他马不停蹄地奔波,考察、咨询、论证。刘和平认为,鸡蛋是人们餐桌必不可少的食品,发展养殖业前景一定光明。
他选择了位于弶张线安时路、尊商敬商氛围浓烈的时堰镇姜林村办养鸡场。2010年5月,一幢700平方米的鸡舍如期建成,饲养当地品牌花凤鸡,存笼蛋鸡12000只。2012年底,他又新建一幢1200平方米的鸡舍,年存笼达到25000只。然而,事业并非一帆风顺,2013年上半年的全球性禽流感,养殖场一下子病死蛋鸡8000余只,直接损失40多万元。好心人劝说刘和平,养殖有风险,不能盲目投资。面对挫折,刘和平有过犹豫,但他认为,由于疫情影响,存笼蛋鸡量锐减,必然蕴育着更大的商机,挺过去就能成功。2014年他在原部队领导以及亲朋好友帮助下,果断投资新建第三幢鸡舍,存笼量超过5万羽。2016年至2018年,他相继拆除原有旧鸡舍,新建四幢标准鸡舍,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存笼蛋鸡达20万羽,饲养总量处于东台前列。
立足高起点 智能养鸡辟新路
刘和平认为,传统养鸡模式投入大、产出低、效益差,只有通过技术革新、提高品质才会有出路。他把新建的四幢鸡舍全部建成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智能鸡舍,阶梯式鸡笼技改为成都小巨人自动化H型层叠式笼养设备。同时,引进智能化监控、控料与报警、水源过滤、蛋品包装装托、机械化自动清粪等智能管理系统,实现智能控制全覆盖,严格保证蛋鸡健康生活环境,严格把控饲料质量关,最大程度保证鸡蛋的新鲜品质。2019年6月,双马养殖场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成为 “江苏省畜牧生态健康养殖场”“盐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示范场基地”。同年,双马养殖场的花凤鸡蛋因其“个体小而均匀,口感细腻鲜香”从270多家投标企业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第二届进口博览会餐饮食品供应商,是上海市外仅有两家供应商之一,双马养殖场的花凤鸡蛋被端到外国人的餐桌上。现在,刘和平的蛋品远销浙江、福建、苏南的大中城市,年销售量突破2500吨。
党员作表率 带领乡亲奔富路
在服役期间入党、多次立功的刘和平不忘乡邻,带动更多人走上养殖致富路。
他成立禽满园专业合作社,成员已发展到12家,每年帮助周边后港、台南等区域养殖大户销售鲜蛋1200多吨,增加养殖户收入。本镇倪莫村四组养鸡户林友军,饲养蛋鸡已有20多年,规模却一直在一万羽左右。刘和平主动找到他,启发他加大投入、更新设备,实行规模经营,并给予其技术指导。如今,林友军投入200多万元,新建标准鸡舍1000多平方米,上新全自动化设备,存笼蛋鸡4万多羽,日产鲜蛋是以前的3倍多。刘和平还吸收本村3名家庭困难、无一技之长的农民做工,每人年增加收入3万多元。
刘和平热心公益事业,近年来先后五次捐款共12000元用于姜林村自来水改造、修路、架设路灯等。不久前,村里建造大桥,尽管企业投入较大,资金周转有困难,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捐出3000元,他说:“建设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刘进涛 武桂成 练爱龙 周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