妯娌二人争尽孝仁心孝行写大善
在南沈灶镇新曙村四组,有这么一户人家,老人叫陈远桂,今年97岁,他的五个子女和老伴先后离他而去。在两个儿子先后去世后,大儿媳吴瑞英和二儿媳周丽平毅然接过丈夫的孝老接力棒,放弃在苏南的生意,回家服侍年迈的公公,邻居们夸赞说:“这妯娌俩是儿媳,更像女儿!”
今年97岁的陈远桂,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上世纪50年代末,他转业到安丰供销社,后响应党的号召,回乡务农,先后担任过农村大队长、大队支部书记、社办企业负责人。他和老伴周桂英生有2男3女5个孩子。因周桂英带有遗传性肝病,三个女儿先后因病去世,2009年老伴周桂英也因病去世。这期间,陈远桂虽年事已高,但他的饮食起居有大儿子陈爱军和二儿子陈爱平照料,日子倒也能过得去。可是2016年老二陈爱平因病去世,2018年4月,大儿子陈爱军又因病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伤击倒了陈远桂这个在战场上从不掉泪的硬汉子。
起初,家族里的人考虑到陈远桂身体状况还比较好,两个儿媳又都在外打工,决定把他安排到养老院,但是陈远桂过不惯集体生活,到养老院呆了半年,就要回家,当时他已经95岁高龄了。
老人回家后,虽然生活能自理,但是两个儿媳妇很不放心。当时大儿媳在无锡经营着一家粮油店,由于人勤快会经营,生意红红火火;二儿媳在张家港帮女儿带孩子。无锡、张家港的儿女都离不开她们。平时她们拜托邻居帮忙照料,每月底,她们都相约抽空回来几天照料老人,洗衣、洗被褥、买菜、烧菜。冬天把鱼和肉烧好,放在冰箱里。“每次回来,老人都很高兴,离开了他就难受,我们心里也不好受。”2019年的下半年,妯娌俩就这样往返于苏南和东台之间,代替丈夫尽一份孝心,努力给予老人更多的陪伴和照顾。
2020年春节后,吴瑞英和周丽平发现老人的行动大不如前,神智时而清醒,时而糊涂,行动迟缓。“公公这么大年纪了,儿子又不在了,作为儿媳妇,有义务赡养老人,为老人养老送终。”妯娌俩取得一致共识:离开苏南,回家服侍老人。
吴瑞英放弃了无锡生意,把经营多年的粮油店盘给了别人;周丽平离开张家港,让女儿找了保姆带孩子。
陈远桂年纪大了,脾气不太好。吃饭,要逢他高兴,开心时就吃饭,不开心时就不吃;饭菜过热了不吃,过凉了又不吃。每逢这时,妯娌俩就齐上阵,像哄小孩子似的,满足老人的要求,把手机视频打开,让他与在无锡和张家港的孙子孙女视频,每次与孙子孙女视频,老人都很开心,这样再哄他吃饭就容易多了。老人晚上睡觉比较晚,而且要人陪着说话才能慢慢入睡,寒冷的冬夜,她们每晚坚持陪到10点钟后才回房休息,与老人告别时,总是挥挥手,说声“拜拜”,逗得老人十分开心。
为了老人的一日三餐,两个儿媳可没少操心,总是变着花样让老人每顿都能吃好,吃得有营养。早上鱼汤馄饨、八珍糕、八宝粥、鸡蛋,来回换花样;中午,用猪肉炖鸡蛋、吃虾,加上新鲜蔬菜;晚饭一般吃蛋炒饭,老人喜欢吃猪油,家里猪油一年四季不脱。老人的牙齿不好,吃虾时,她们就把虾壳剥掉,把精肉煨得软烂。最难的还是老人的大小便问题,去年老人经常卧床,大便时要人扶,有时还会不小心拉在床上,她们就耐心清洗,从无怨言。后来她们给老人用上尿不湿,每日勤换,怕老人生褥疮,就天天帮老人擦洗臀部,搽上药膏,一丝不苟。
看到吴瑞英周丽平妯娌把自己照料得无微不至,老人感动地说:“你们是儿媳,把儿子做的事做到了,不是你们,我也不可能过到这么大年纪。”她们则对老人说:“你放心,你在一天,我们就哪儿也不去。”(曹燕妮 周梅芳 徐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