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挟历史之蕴藉,源远流长!

东台“猪大强”逆势上扬出栏量全省第一-东台报业网

当前位置:东台报业网 > 社会 > 正文

东台“猪大强”逆势上扬出栏量全省第一

来源:未知     点击数:2075     日期:2021-03-22 15:07:52
外防内控 补贴鼓励东台“猪大强”逆势上扬出栏量全省第一 日前,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获悉,2020年全市出栏生猪77万头,年末存栏53.46万头,顺利完成全省生猪保供任务,出栏量全省第一,为全国、全省生猪稳

外防内控 补贴鼓励

东台“猪大强”逆势上扬出栏量全省第一


日前,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获悉,2020年全市出栏生猪77万头,年末存栏53.46万头,顺利完成全省生猪保供任务,出栏量全省第一,为全国、全省生猪稳产保供提供东台力量。记者走访养殖大户、企业及相关服务部门,为您解答东台版生猪养殖模式。


联防联控  个体养殖户底气足

“请大家下车,猪场不允许车辆进入。”记者乘坐采访车刚到许河镇清岫生猪养殖场门口,就被老板王晓冰请下了车。“为了防止病毒,我们严格控制外来车辆和人员进入猪场,猪进场以后我也不能进去。”王晓冰进一步解释。

一行人“入乡随俗”,只能通过设置在该场办公室内的显示大屏探视。探头遍及猪场各角落,门口、猪场四周及猪场内部,旋转的、固定的均有,24小时不间断工作。通过调取猪场内部探头看到,肥壮、白净的生猪或躺着,或悠闲地扭着肥臀踱步,饲养员一过来,就见躺着的生猪敏捷弹跳而起,悠闲散步的猪也靠拢过来,群猪争相抢食,开启美妙的午餐时刻。

王晓冰告诉记者,8年前,他由260头生猪起步,目前在栏生猪达4000多头,每月均有600头生猪出栏销售,销往苏南等地。

虽然近两年大环境不容乐观,但是他的猪场却并未受到影响,主要得益于猪场严格的防控措施。在外,设置三道门,道道门均有值班人员把关,禁止外来人员、车辆入内。在内,场所全角落无死角三天一消毒,养殖人员则天天消毒,并采取封闭式管理,吃住均在猪场内,吃用由专人采买运送,直到所饲养的猪全部出栏后方能走出猪场。除了做好消毒措施,猪场每个星期还做一次病毒检测,力求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许河镇素有“江苏禽蛋第一镇”的美誉,家禽养殖积累的成功经验也在养猪行业上得到体现,2020年该镇生猪稳产保供任务完成情况排在全市前列。畜牧兽医站站长崔卫星告诉记者,去年该镇出栏生猪3.4万余头,年底存栏2.4万余头,占市任务117%和160%,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据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市生猪稳产保供任务下达后,该镇成立专班,由主要领导亲自过问、亲自督办,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把生猪稳产保供列入年度中心工作考核,以专项插旗竞赛的形式,让各村迅速行动。加强政策宣传,通过微信群、广播等方式宣传《江苏省进一步促进恢复生猪生产政策举措》和省、市优惠政策及镇相关会议精神,进一步增强养殖户补栏增养的信心;建立健全生猪台账,做好巡查监管工作,引导养猪户凭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出售、补栏增养;落实双轨制网格化监管,逐级压实责任,镇兽医站全体人员、村级动物防疫员结合非洲猪瘟防控工作要求,坚持正常日排查日报告,兽医站在统筹抓好稳产保供同时,抓好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指导养殖户做好基础免疫、消毒灭源、封闭管理等生物安全防控措施,定期完成大消毒。一系列措施取得实效,该镇顺利超额完成生猪保供任务,兽医站获评盐城市动物防疫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龙头引领  做强做优生猪产业

位于弶港镇的中粮肉食(江苏)有限公司是江苏省农业重点企业、中粮集团旗下中粮肉食投资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公司主营业务为饲料加工、种猪繁育、商品猪养殖、生猪屠宰、肉制品深加工、冷链配送等肉食全产业链。该公司生猪养殖按“规模化、标准化、无疫化、无害化、生态化”的目标,已建成金东台农场、梁南垦区、黄海原种场三大养殖小区,共计13个规模化养殖场。

为落实国家、省关于生猪稳产保供系列部署,中粮肉食积极履行央企社会责任,制定完善三大措施确保任务完成。一是加快生物防控体系的升级改造。在生猪养殖场内建设13座洗消烘干房,在饲料厂增加饲料灭菌后熟化设备以及非洲猪瘟病毒检测仪器。增强病毒防控能力,有效阻隔病毒侵蚀,提高生猪养殖全程存活率。二是层层分解任务,落实保供指标。公司将33万头保供指标进行细化分解,明确13个猪场的养殖任务和出栏任务,签订落实责任状,指定相关的奖惩措施,同时对生猪养殖关键节点和指标提出具体的要求,主要从提高生猪养殖的成活率、料肉比、出栏周期及人员防控等方面进行强化。三是调整生猪养殖结构,扩大商品肥猪产能。将苗猪出栏计划的8万头减少到3万头,增加肥猪出栏,投资4000万元,在金东台五场新增育肥舍项目,从而增加商品猪育肥设计产能2.5万头,保障保供指标完成。

一系列举措精准落地,确保了养殖安全,为稳产保供打下坚实基础,给企业增效,为社会所需提供良好保障。据中粮肉食(江苏)有限公司东台分公司总经理倪素珍介绍,去年,面对国际国内的严峻形势,该公司取得全年出栏35万头、实现营收超17亿元的良好佳绩。

与此同时,部分养殖大户在政府部门的政策鼓励和刺激下,依托“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逐渐做大做强。弶港镇前哨村养殖大户周加群就与双胞胎集团合作,走出了一条生猪养殖致富的道路。

现年40余岁的周加群原是养鸽专业户,之前养猪只是为了消耗掉鸽子所剩的边角料,后来他发现,养猪的利润比鸽子高。5年前,他转行探索养猪,近年来与双胞胎集团合作养猪,由公司提供种苗、饲料及全程技术服务,自己提供场地、工人、水电等,从而降低市场风险。他们按照公司要求,严格执行消毒、防疫措施,养殖场不仅不受影响,反而让他赚了。今年,他再次投资扩建猪舍,新建的四栋猪舍即将竣工。记者步入猪舍,崭新的地暖、风淋、自动投食机及喂水机等现代设备展现在眼前,建好后,他家养殖规模可达1万多头,“如果不出意外,一年三四百万元不是问题。”周加群笑着说道。

在东台,涉农龙头企业不少,像周加群一样依托“公司+农户”搞养殖的也不少,抵御住了市场风险,赚了钱。


政策助力  为生猪复产保驾护航

据相关资料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生猪存栏31041万头,同比下跌27.5%;生猪出栏54419万头,同比下跌21.6%;而2019年全球生猪产量为10.4亿头,降至自2013以来的最低水平,较2018年同比下降18.26%。作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东台生猪养殖业也遭遇“滑铁卢”,由2017年存栏85万头骤然降到2019年的29万余头。

长期以来,由于饮食习惯,猪肉是国人第一蛋白质摄入来源。事实证明生猪大幅度减产不仅抬高猪肉价格,影响百姓生活,也会带来更深层次的问题。

面对严峻形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要求像抓粮食生产一样抓生猪生产,省市委将生猪保供纳入全省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强化县级抓落实主体责任。作为生猪调出大县,我市按照上级部门部署,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强化抓责任落实,全力推进各项扶持政策落地见效,以种猪场和规模猪场为重点,盘存量、扩增量、挖潜能,努力实现恢复性增长,坚决完成恢复生猪生产目标任务。

出台考核文件,层层传递工作压力。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并挂钩相关龙头企业,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建立生猪保供联席会议制度,分解落实镇(区、场)保供任务,每半月定期通报生猪生产情况,压紧压实镇(区、场)保供责任。

出台激励政策,推动落实兑现。出台“猪五条”激励政策,促进有条件的养殖户补栏增养;帮助中粮肉食(江苏)有限公司和东台市久能农业生态园等2家企业争取项目资金305万元,全面提升养殖场生物安全防护水平。

抓实挂钩服务,为养猪户提供优质服务。梳理全市千头以上规模猪场清单,建立千头以上规模猪场常态化专项督导制度,加强服务指导,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支持规模猪场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尽快形成实际产能。

抓牢非洲猪瘟防控,形成工作合力。落实省《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网格化管理工作方案》,下发《关于印发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网格管理工作人员职责的通知》。召开工作会议,落实划格建网、建立清单、巡查监管、定期报告、及时处置等工作及网格员、网格长工作职责。全市以行政村为单位共组建网格363个,配备网格长19名,网格员280名,初步形成了以镇村干部为主体的网格员日常监管排查队伍和以镇官方兽医、村级防疫员为主体的技术支撑队伍。强化监测预警,做到问题早发现、快反应、有效处置,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稳住生猪生产的基本面,为生猪复产保驾护航。

经过一年的努力,我市生猪养殖再次回归正常年份水平,存出栏量居全省前列。完成上级生猪稳产保供任务,体现出东台生猪调出大县的责任担当,是党委、政府带领百姓走向更高水平小康生活的具体表现。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政府补助资金的加持及养殖户对环境卫生、对养殖生猪成功率的高度认识,不少养殖户注重养殖场周围环境卫生管控,投资兴建蓄粪池等废物处理设施,即保证了养殖场周边环境卫生,也保证土地、水源、空气等不受污染,各镇也通过奖补等政策鼓励养殖户将粪污回田、生物化处理,化解环境污染与养殖的冲突。叶海慧 王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