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挟历史之蕴藉,源远流长!

程韶荣:永葆教育情怀 照亮日记人生-东台报业网

当前位置:东台报业网 > 社会 > 正文

程韶荣:永葆教育情怀 照亮日记人生

来源:未知     点击数:1416     日期:2021-04-20 09:21:39
从青丝到白发,日记是他一生的坚守,500多万字的日记,真实记录了程韶荣的所言所行、所感所悟。他潜心语文教学改革35年,400多篇论文在国家和省级报刊发表,著书多本,曾获“全国日记写作与学术研究杰出贡献奖”和“中国日记十大杰出人物”称号,退休后依然心系日记教学与普及。“毕业即始业,

从青丝到白发,日记是他一生的坚守,500多万字的日记,真实记录了程韶荣的所言所行、所感所悟。他潜心语文教学改革35年,400多篇论文在国家和省级报刊发表,著书多本,曾获“全国日记写作与学术研究杰出贡献奖”和“中国日记十大杰出人物”称号,退休后依然心系日记教学与普及。

“毕业即始业,人生将掀开全新的一页,这本小册子拟留下他前进的足迹。”这段1982年7月11日程韶荣自题于日记本扉页上的文字,印证了他几十年且行且记录的日记人生。大学期间,他受到苏霍姆林斯基、叶圣陶、魏书生三位教育家兼日记人的影响,对从日记入手提高语文教学的魅力心有向往。1982年,程韶荣从江苏师范学院(苏州大学前身)中文系毕业,回到母校唐洋中学任教高中语文课。25岁的他走上教育岗位,真正开始了“师生共写日记”的尝试。

从鞭策自己写日记,到致力日记教学研究,他不仅自己勤耕不辍,还悉心指导学生勤写日记,所教过的学生,无论高一、高二还是毕业班,都写日记。每到周六,他总会带两大书包学生日记回家,批阅、分析、做摘记,准备下周讲评,这成为他的周末必修课。言传身教间,很多学生终身受益。“程老师的日记教学为我做好文书工作奠定了基础。”早已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沈旭东感慨道。

1993年,程韶荣被调到市教育局任语文教研员,他欣赏的“大语文”教学观有了更广阔的用武之地。他积极开展“东台师生共写日记”课题研究,培养教师队伍,挖掘文学新星,组织竞赛评比,推荐优秀习作,通过日记教学把文学这颗美妙的种子播撒在广大师生心间,使我市日记教学蔚然成风。

与此同时,程韶荣自己也成长为日记学研究的专家,先后出版《和中学生谈日记》《日记导写》《程老师教你写日记》等三部专著,获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他的爱人修学前教育专业,也通过了大学语文考试,在自己的岗位上传授着母语。这样一个母语教育之家的浓郁氛围,让儿子程苏东不知不觉间受到熏陶,从小学一年级直到高中从未中断写日记,现已成为北京大学中文系的一名教授。

走进程韶荣的家,客厅里两排书架散发着阵阵书香。他从中捧出一沓厚厚的《东台市中学师生优秀日记选》,如数家珍般介绍起来。从《掀起日记写作的“红盖头”》到《做一个虔诚的教育者》,40本优秀师生日记选,每本都有他精心书写的序文。

2010年,程韶荣倡导建立东台市中学生日记馆,成为全国屈指可数的以“中学生日记”冠名的日记馆。位于市实验中学内的日记馆收藏、展示了全市各校优秀师生日记选、文学社资料档案和日记藏书、捐书及日记课题研究实物史料等,馆刊《中学生日记》自2010年创刊至今已出版数十期,成为展示我市语文教学风采的一张名片。“他始终坚守在日记教学研究的道路上,他热爱日记,终身写作,为我们语文人树立了榜样。”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樊智涛如是说。

40年前,在第一本日记《回眸集》首页,程韶荣写下这样的话:“时下我还是一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何以急急忙忙地要回首呢?自然规律总会把我们悄悄地带到未来,为什么不可以在人生旅途留点记号,可供未来回首呢?”如今40年过去了,日记为程韶荣播下了记忆的种子,收获着丰硕的成果。姚子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