弶港农场精心调优结构培育优质林苗
育苗容器化 增效最大化
弶港农场精心调优结构培育优质林苗
一座1600平方米的温室,一季就能育出150多万株林苗,年创产值150万元,年利润可实现60多万元。经过多年实践,弶港农场用科技手段培育优质苗木获得成功。
弶港农场地处我市沿海地区,土壤盐碱含量相对较高,且易受台风袭扰。为了改进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宜居环境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植树造林成为农场多年坚持不懈的“选项”,因此苗木培育成为该农场的一项产业。但是过去,农场多采用常规苗圃地育苗,育苗周期长、规格质量参差不齐、合格率不高,一度影响苗木效益的发挥。
2016年,该场负责同志带领林业中心科技人员外出考察调研,开拓视野、拓宽思路,着力探索苗木生产的内涵式发展之路。最终决定,在树种上选种树形优美、抗风力强、耐湿、耐盐碱的中山杉;在种植模式上则打破以往常规种植,改用智能温室大棚,开发探索温室育苗的全新生产路径。当年,农场尝试扦插中山杉幼苗20万株,只成活了20%,首次扦插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还是育苗扦插的关键技术没能掌握。
2017年,农场为了多学技术,少走弯路,早出效益,主动与科研机构进行技术合作,邀请专家驻场指导,对温室设施进行全面升级和针对性改造,精选优质标准扦插穗条,引进容器育苗方式,优化基质专用配方,应用水肥喷淋一体化和温湿度控制等关键核心技术,最终取得可喜成果。当年扦插60万株中山杉,成活率达70%以上,销售中山杉容器苗42万株,产值105万元。2018年和2019年两年,完善生产流程,申请到《国家林木良种苗木培育补贴项目》扶持资金40万元,中山杉容器化育苗生产规模扩大到150万株,温室容器苗成活率提高到90%。
经过5年的不断探索和持续攻关,农场基本掌握了容器育苗扞插时期、温室苗床准备、容器规格、穗条质量、轻基质配方、扞插生根发芽、温光肥水调控和容器苗标准等中山杉容器化育苗全程关键生产技术,克服自然条件对苗木的影响,实现精确培育控制,具有育苗周期短、苗木整齐健壮、苗木和造林成活率提高、运输方便等特点。中国林科院亚林所和上海林业总站等有关林业专家考察后均予以肯定,认为其容器化育苗技术及造林成活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同时,弶港农场研究总结出一套《中山杉中容器苗栽植及养护操作技术规程》,其技术创新成果《中山杉温室容器扞插育苗方法》正积极申报国家发明专利,目前已进入专利初审阶段。
如今,弶港农场中山杉容器育苗已经形成大、中、小规格系列化、规模化生产体系,正在从常规育苗向优质高效育苗方向进行转变,展现出林业产业“短、平、快”的高效发展新模式和新亮点。所产的中山杉容器苗得到园林界同行的青睐,上海、浙江、江西等省市林业同行前来考察,纷纷下单订购,供不应求。目前,中山杉容器苗遍布华东沿海地区和长江沿江省份生态修复带,表现出造林成活率高、适应性广和强劲的发展态势。
着眼未来,弶港农场将继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积极研发中山杉容器苗“一步成林”、美国红杉温室容器化育苗新技术等。(叶海慧 刘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