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快意写人生
20多位“爸妈”呵护——
左手快意写人生
他无父无母。因脑瘫,3岁被遗弃。
他亲戚很多。20多名工作人员都是他的“爸妈”,“爸妈”的孩子都是他的兄弟姐妹。
他叫小宇,2010年进入东台社会福利院时约3岁。档案上记载,他被人遗弃在敬老院旁的油菜花田边,经多方查找,无人认领后被送入院。因无年龄等信息,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只能根据推测,给其填了生日,同时给他取了名字。
11年来,他在福利院的庇护下,逆风而行、向阳而生——用残疾身体,行走在漫漫求学路上,用左手写出文字、数字和英语,撑起他认识外部世界的机会。
周一下午3点10分左右,实验小学408班的孩子都去上体育课了。空空荡荡的教室里,高个子的小宇坐在最后一排靠门的位置,正埋头写着数学作业。他左手握着笔,右手手肘摁着尺子,标注图形的高、宽、直角等,一丝不苟,心无旁骛。
小宇右侧手脚天生就失去运动能力,写字、吃饭等一切动作,都靠左手完成。“他是一个非常阳光、用功的孩子,数学成绩一直不错。”班主任兼数学老师孔丽华这样评价小宇,并在学习、生活上给予他适当的关注。
“他和班里的孩子也都相处得很好,‘六一’儿童节的时候,大家可以带零食来学校,有些孩子会给他多准备一份。”孔老师说道。
小宇的接送人是福利院工作人员顾勇。顾勇从小宇第一天上学开始,就担负起接送任务。因小时候打针意外,顾勇腿有残疾,但是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寒冬酷暑,他都准时接送。二人一车,相伴相依。
为了院里唯一上学的孩子,工作人员随时充当家长的角色。
开家长会,谁有空谁出席。
“每次去开会的人都不一样,别人问起,我们都说是小宇的家长。”福利院儿童部主任李红说道。每个去开家长会的人,都会把笔记做得工工整整,回来传达。
李红已在福利院工作13年,看着小宇长大,也是小宇的“思想政治老师”,引领他健康成长。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院里特地接通网线,方便小宇上网课。可是小宇惦记着玩游戏,有时候边上课边玩。李红悄然“伏击”,抓了个现行,苦口婆心摆事实、讲道理,小宇没有再犯。“调皮是孩子的天性,小宇也不例外,面对他的调皮我们该教育的时候还是会严格教育。”李红说道。
才来不到一年的护理员韩爱平,与另外两名护理员,24小时轮班照顾福利院里的17名孩子。对于小宇,她们除了照顾生活起居外,还会尽力检查、辅导作业。
数学是小宇的强项,每次考试均能保持在90多分,但是英语却一直是弱项。韩爱平到院上班后,就拉着小宇把三年级的英语书一课一课的过,有些单词,教10遍不会,她就教20遍,甚至更多。有时,她还会把读五年级的儿子带来值班,让儿子带着小宇一起学习。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四年级期中考试,小宇的英语终于过了及格线,全院的人都为他高兴。
在小宇居住的四人房间里,摆着一张书桌,供小宇专用。书架上整齐摆放着四大名著、鲁迅文集、中外名人传等书籍,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东台社会福利院设有康复护理区、老人收养区、孤残儿童收养区等,系盐城市境内唯一的一家县(市)级综合示范性社会福利机构。
多年来,福利院全力做好孤儿的生活照料、学习辅导和精神关爱,构建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每年会通过生日会等提升孩子的仪式感和归属感,通过走进公园、动物园等活动,带孩子们走出福利院,见识更广阔的世界。
“我们认真践行孤儿利益最大化的理念,从孩子入学、就医、参军、就业及婚育等方面入手,全面构建孤儿的福利体系,让孤儿的利益最大化。另外我们尽可能地让孩子能够回归社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福利院院长史忠德说道。近年来,福利院里先后有小蓉、小军、小丽(化名)等人通过考大学、参军等方式走出福利院,走上各个岗位。(叶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