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创二代”跨界办实业
走进位于五烈镇的奥力芬化纤有限公司,一排排空变机轰鸣不息、一圈圈纱线平行排列。机器不远处,总经理张进澄正和员工们研讨技术问题。
今年31岁的张进澄,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金融系研究生毕业后,曾在中国银行新加坡分行工作。2015年,他毅然放弃新加坡的工作,回到家乡,在父亲创办的东台邦德化纤有限公司的基础上,创办了东台奥力芬化纤有限公司,成为公司“掌门人”。
为什么要放弃国外优渥的工作环境,回家乡跨界创办实业呢?张进澄坦言,缘于父亲的一次项目扩张。随着客户对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之前做了近30年的涤纶产品已无法满足市场需要。为了在全球供应链上具备足够的竞争力,张进澄大胆提出做可降解丙纶空变丝研究,并亲自上阵。丙纶空变丝可广泛应用于沙发面料、户外产品、地毯、织布等行业,有耐日晒、低碳、环保的特点,且在自然环境下两年时间便可自然降解。
产品确定后,张进澄开始边学边干。虽说没有实践经验,但他从小跟着父亲耳濡目染,有一定的技术基础。那段时间,张进澄总是处于24小时紧绷状态,饮食、作息很不规律,“技术研究是一个追求真理的过程,是快乐的事。”两年不到的时间,张进澄成了业内专家,提及公司机器、物料、工艺等头头是道。
在张进澄的带领下,团队利用无数个日夜进行技术攻关,并与科研院所合作。最终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攻克了易风化、纺前着色两大技术难关,丙纶空变丝研发成功,技术含量和产品质量均达到国外同类企业水平。目前,公司拥有3大类100多种产品,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公司年产量6000吨,销售额6000万元,纳税近400万元。员工也从30名发展到160名,90%都是本地人。
“回乡创业,后悔过吗?”面对记者的提问,张进澄坚定地表示从未后悔。“制造业是有价值的。通过科技创新,我生产一件产品,能让客户满意,员工工资得到提升,并给社会提供就业机会,那我所做的一切就都是值得的。” 2019年12月,张进澄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入党后,他的奋斗目标更加明确,肩上的担子也更加重了,“之前,在乎个人得失;现在,我更在乎集体利益。”
令张进澄最为感动的是,刚创业时,政府工作人员常上门走访,数次了解企业进展,帮助企业解决难题,从“615”人才计划到“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的培养对象申报,政府都给予他强有力的支持。去年疫情严峻时期,公司暂时不能开工,20多吨丙纶空变丝订单无法按时交货,这让张进澄一度陷入焦虑。“多亏政府提供的口罩解决我们燃眉之急,加上员工自发加班加点,订单终于完成了。”张进澄表示,创业的过程比之前的工作更能实现自身价值、更具挑战。如今,公司已拥有13个实用新型专利,并获得省高新技术企业称号。(记者 唐雅 戴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