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上生绿洲
海林景区4.2万亩,海滨景区2.6万亩,负氧离子平均达到4000个/立方厘米,森林覆盖率超过90%……如今的黄海国家森林公园已然成为一道壁立于大海与陆地之间的绿色屏障,一座令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的“生态氧吧”。漫步水杉林长廊,高达三十余米的水杉笔直树立,林风吹拂,林涛声声,有如世外桃源令人神往。
难以想象,五十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凉的盐碱地。正是一代代林场人在这里不断探索,才上演了一段人定胜天的绿色传奇。
“土地上有一层肉眼可见的白色盐霜,土壤含盐量太高,把树种活十分困难。”当年,林场人拓荒的第一道难题就是改良盐碱土。在技术员的带领下,大家先是割茅草、挖沟引水降盐。3年时间,4.2万亩土地上开挖出了中沟、排水沟相配套的基础水系。然后将土壤翻垦。翻垦后种下耐碱的盐蒿、茅草、白茅,之后便栽种田箐进一步改碱,为土壤增加肥力。来年,有了基肥做底的土壤,便可以播种了。
林场的先锋树种,是刺槐树。虽然这是个并不起眼的树种,但在当时,却燃起了林场人的信心和希望。奋战两年,地里的刺槐长势喜人,林场总算有了第一批小树林。
在林场种树,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虽然刺槐树能够存活,但品质不好。后来,林场人试种过许多树种,马尾松不合适,不能成材;泡桐不宜在滩涂湿地生长;漆树宜栽但是毒性大……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了解到一种树——水杉。这就是如今黄海森林公园的主打树种。水杉不但是良好的成材树种,也是著名的观赏树木,枝叶扶疏,树形秀丽,喜光、喜湿,适应力强,生长极为迅速。林场迅速成立了“水杉队”,并派人去拥有成功经验的江都考察学习。水杉扦插种植虽说有经验可循,然而盐碱地上种水杉没有先例。技术员从在江都购买的小苗上段剪杆扦插,下段排植。扦插时,起初采取浇水灌溉,成活率较低,后来,技术员反复研究,发现低洼处的苗长得好,便改用漫灌,大水漫灌后,放去水,干了之后再漫灌,如此反复,大大提高了树苗的成活率。就在那年,水杉育苗取得了成功。
水杉苗需要浸泡后才能扦插,苗要剪成15公分长,100根扎成一捆,用生长刺激素萘乙酸浸泡。水杉的扦插需要在雾化的环境中,林场采取的是喷雾器每天数次喷雾。为了遮阳,林工在树林中搭起棚子,以草帘覆盖。一到刮风下雨天,怕草帘子被吹走,都是半夜起来去盖帘子。几经试验、不断尝试,水杉试种获得了成功,为海滨植树造林闯出了一条新路。以后,林场所有的水杉苗都是自繁自育,还出售到了其他地方,既满足了林场树木更新换代的需求,同时大量输出,让水杉在全国遍地生根。(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