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青年作家徐瑾赴京领奖
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颁奖
我市青年作家徐瑾赴京领奖
9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颁奖典礼在中国现代文学馆隆重举行。我市青年作家徐瑾凭借《坐在石阶上叹气的怪小孩》摘得青年作者短篇佳作奖,并赴现场领奖。
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是中国作协主办的国家级文学奖,是我国儿童文学创作的最高荣誉,历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品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宝贵财富,有力推动了儿童文学的繁荣发展,满足少年儿童文化需要,增强少年儿童精神力量。
本届评奖从636部(篇)参评作品中评选产生了18部(篇)获奖作品,题材涉及少年儿童成长的诸多阶段和方面,作品风格多姿多彩,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儿童文学创作的探索与创新、生机和活力。
作为本届评奖中崭露头角的新人,徐瑾以短篇童话《坐在石阶上叹气的怪小孩》获得青年作者短篇佳作奖,并现场代表散文、科幻文学、青年作者短篇佳作奖获奖者致答辞。她在答辞里说:“这次获奖,我喜悦又惶恐,我在文学创作上起步较晚,作品太少,和很多优秀的老师相比,我只是一颗很小的星星,恰好微微发光,就幸运地被捕捉到,得到了超过我想象的荣誉和珍视。”徐瑾也诚恳地感谢了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和评委老师、《小十月少年文学》杂志社和给予她帮助的老师、朋友和家人。并感谢了自己的童年从没远去,稳妥地生活在她心里,没有褪色,没有变味,指引她在成年后,仍可以找到和孩子共鸣的那座灯塔。
《坐在石阶上叹气的怪小孩》创作于2018年,作品将目光聚焦于“丧气”的怪小孩,精灵的咒语让怪小孩每叹一次气就会变身一次。麦田里突兀的蒲公英,大海中不合群的小丑鱼,老院里不能说话的大青石,不可思议的身份转变,让怪小孩慢慢学会感受身边的友情、善意,并从夹缝里一棵命途多舛的小桃树身上体会到“爱”与乐观,怪小孩由此变得坚韧,也学会了向世界释放善意。
徐瑾回忆,她小时候很容易觉得委屈,大人会觉得有点“怪”:“小丫头老叹什么气?小孩子要活泼点。”每到这时,她心里那些哼哼唧唧小人们会立刻哇哇大合唱:“凭什么小孩子就不能有叹气,凭什么!”2018年,徐瑾遭遇了生活的重击,一个愁苦的傍晚,她在书桌前重重地叹了口气,小时候的她和更多爱叹气的小小孩们一起冒了出来。于是徐瑾把他们合拢成童话里的怪小孩。而故事里的桃夭夭,原型是她老家两座平房夹缝中长大的一棵枇杷树,忽一天,它就神气活现地把枝叶铺到了平房顶上,五六月还总能挂得一树果子。徐瑾明白现实会有各种悲伤,但她愿意在自己的故事里,让每个孩子得到理应得到的希望、温柔和理解。于是,爱叹气的小孩和陷入困境的桃夭夭在老院子相遇了,他们互相信任,又互相救赎,徐瑾也在这个过程里获得了内心的平静。
写作这件事,何时起步都不会太晚。而徐瑾又是个满脑子新奇点子的人,凭借本能的语感和灵感,她始终虔诚地追寻文学理想。2010年起,她在无锡、南通和上海等地动画公司、儿童内容公司担任策划、编剧,并在2016年开始尝试个人作品创作,作品散见于《小十月少年文学》《少年文艺》《儿童时代》等杂志,曾获2016年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首届“小十月文学奖”童话组金奖、周庄杯全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大赛优秀奖。2018年徐瑾回到家乡东台,从家乡汲取能量,于今年尝试创作一些现实题材儿童小说和童诗,5万字的长篇童话以家乡条子泥为背景,讲述了一位小女孩在父亲过世后,和妈妈用童话互相救赎的故事。徐瑾美好的情感和纯粹的笔触,勾勒起属于自己与孩子们五彩斑斓的童话世界。(刘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