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挟历史之蕴藉,源远流长!

三个小家庭联成大家庭-东台报业网

当前位置:东台报业网 > 社会 > 正文

三个小家庭联成大家庭

来源:未知     点击数:1704     日期:2021-10-15 09:05:34
编者按长久以来,多民族百姓在我市交流交融,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命运共同体。我市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大力建立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民族工作站、红石榴家园,民族工作根植团结之本,突出服务为先,强化价值引领,“民族团结文明花”竞相争妍。近日,“民族团结文明花

编者按

长久以来,多民族百姓在我市交流交融,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命运共同体。我市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大力建立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民族工作站、红石榴家园,民族工作根植团结之本,突出服务为先,强化价值引领,“民族团结文明花”竞相争妍。

近日,“民族团结文明花”东台市民族团结最美家庭出炉,本报记者走近这些民族团结的代表、文明家庭的典范,聆听民族团结最美家庭的平凡故事,带领读者感受最美的幸福与和谐。


家住新街镇郝苴村5组的外来媳妇鲁国平,在看似柔弱的身躯下,和丈夫一起凭借坚强的毅力,用善良、勤劳、淳朴将三个小家庭联结成一个大家庭,为老人、孩子撑起安宁的伞,为社会传递着正能量。

2000年,云南彝族姑娘鲁国平经人介绍,远嫁新街镇东兴村。婚后的鲁国平,很快便适应了新生活,不仅迎来可爱的女儿,通过辛勤劳作,生活也得到改善。

正当幸福触手可及,却不想厄运降临。在外务工的丈夫突患急性白血病,仅48天便撒手人寰,留下一家老小和一堆债务。身边的亲人和邻居们都劝其一走了之,看着年幼的女儿和正经历丧子之痛的两位老人,善良的鲁国平毅然决定留下来,与公婆一起担起家庭的重担,通过几年的努力,将负债逐一还清。

鲁国平起早贪黑、忙里忙外,两位老人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不忍年轻的儿媳就此耽误,经公婆多次劝说,鲁国平被介绍嫁给隔壁村身患腿疾的孙存高。

“婚后我要继续照顾前夫的父母,为他们养老送终。”这是鲁国平与现任丈夫孙存高的婚前约定,看似普通的一句话,却饱含着这个少数民族家庭善良淳朴、相亲相爱的优良家风。

前夫的老父亲患癌5年,鲁国平夫妇不离不弃,经常为老人求医问药,在老人病重之时更是悉心照顾,直至老人过世。这期间,本就不富裕的家庭举债5万多元用于老人治病,但他们从未抱怨。

2019年,67岁的前夫母亲因糖尿病并发症发作,双腿溃烂,鲁国平夫妇立即将老人送市里的医院医治,为了让老人路上舒适一点,他们坚持包车往返了好几个月。老人逢人就夸:“虽然没了亲生儿子,但是我有女儿和女婿,他们对我真的好!”

孙存高的弟弟有一个女儿,和鲁国平的女儿同岁。孩子上三年级时,弟媳不幸离世,弟弟在外打工,侄女没人照看。看着孩子的伤心和无助,鲁国平夫妇主动将侄女接回家照顾,这以后,他们为孩子们买的所有东西都是双份,女儿和侄女都一样,从不厚此薄彼。

多年以来,鲁国平夫妇边照顾老人和孩子,边辛勤耕耘,除自家耕地外,又承包了10多亩田种植大棚蔬菜,日子虽不算富足,但却过得实在幸福,2019年,两个孩子更是如愿考入理想的大学。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个是身患腿疾十多年的丈夫,一个是背着一双老人的妻子,这对平凡夫妻用朴实的行动诠释了其中的深意,真实地感动着生命中的每一个过客。

记者 戴岱